佛教中常说的佛有“三身”,指法身、报身、应身。寺庙供奉的"三身佛",则指三种佛身,中尊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左尊为"报身佛"卢舍那佛,右尊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法身,又称为法性身或自性身,是佛的本质和真理的体现。从定义上讲,法身是佛通过长期修行,彻底觉悟后所证得的常住不灭、人人本具的...
佛教中,关于佛陀的称号有很多,比如大家所熟知的佛、佛陀、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如来佛,还有弥勒佛,药师佛等等,同样的,菩萨的名号也非常之多,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地藏王菩萨,普贤菩萨等,每一尊佛菩萨都有不同的愿力,可以说“各有侧重”,但是本质又都是一样的,无一不是大智大慧,大慈大悲。...
一般来说我们众生是见不到佛的法身,更不能见到佛的庄严报身,能够见到的只是佛的应化之身。佛的应化之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 释迦摩尼佛像 因为色身有形象,无论是佛的化身还是菩萨的化身,有形象就会坏灭,而法身永远不会坏灭。 所以说我们众生一定要好好修行,找到自己的“如来藏” ,因为这个如来藏是...
一、横三世佛 释迦牟尼佛(中央)这个我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就是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不过他另外一个名字可能会被更多的人熟悉,就是如来佛祖。象征意义:在这里,它代表着现在世界的佛能够普度众生,应该算是佛教最受信众崇拜,或者说是礼拜的佛之一。代表着智慧和慈悲。阿弥陀佛(西方)基本信息:阿...
佛门中有种广为流传的说法,即成佛有三不能。翻阅典籍,较早提出这种说法的,是唐代的元珪禅师,他的原话是佛有“三能”与“三不能”,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灭定业;佛能知群有性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 在后世流传的过程中,“三能”被逐渐遗忘,“三不能”也演变成不...
佛也是这样,只是他是一切世间之父。对于众生的怖畏、哀恼、忧患及无明蒙蔽,佛要一扫而尽,不留残余,以此成就佛的无量知见,成就佛的十种神力,成就佛的四种无畏。佛有强大的神通力量和智慧力量,具足种种方便权智,具足智慧波罗蜜。佛大慈大悲,永不松懈,永不困倦,不停地教化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佛出世...
佛有慈悲皆法界,心无挂碍即禅房,菩提树下听风雨,般若门前看夕阳。心有灵犀非俗物,身无佛骨是仙家,菩提树下门前看落花。树下悟三生,般若经中西天修正果,心存善念度凡尘。六月凉,嫣然一笑水中央,菡萏谁家女,可有妄言心底香。出水乡,不信为谁忙,妄言莲子多情种,知我相思几断肠。天下谁知万户侯,君子...
拜佛,不是向神明的崇拜,而是向本师的致敬,不是要求得佛的保佑,而是要向佛学习。 佛,虽然是福德智慧圆满的觉者,但也不是无所不能的。 佛有三不能: 一、不能转定业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无论何人造下了定业,终究要受报,即使是佛也无法扭转。试想,如果有人造下极重恶业之后,只要烧香拜佛就能消业,就能不...
1 佛出现在世间,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相貌是福报,有福的人一看那个相貌就不一样。2 佛修福是在最后修,先修慧,为什么?有慧纵然没有福,不会堕落,所以慧成就之后再修福,这是很聪明的做法。3 为什么要修福?没有福报,不能度众生。成了佛、成了菩萨,如果这个相貌不好看,很丑陋,人家一见就讨厌,你再好的佛法说...
诸佛菩萨讲经的目的,就是度一切众生成佛,劝一切众生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度众生。但是,大家知道,佛有三不能。一不能,无缘难度。没有缘度不了他。二不能,众生度不尽。佛菩萨发大愿,众生度尽,这只是他的想法、他的愿力,事实是做不到的。但理上可以,理上他度众生而无众生相。当你没有修成就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