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赐何凌汉墓修建于1841年,墓地的具体位置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黄金乡九子岭。1841年四月何绍基等葬父于长沙河西谷山九子岭。清史稿何凌汉 清史稿列传一百六十一 何凌汉 何凌汉,字仙槎,湖南道州人。拔贡,考授吏部七品小京官。嘉庆十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大考二等,擢司业。累迁右庶子。典广东、...
何凌汉,清大臣、书法家。清嘉庆六年(1801)以拔贡生入都应试,次年朝考一等,为吏部文选司京官。十年考中乙丑科殿试一甲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道光十九年何凌汉调任户部尚书,充任顺天府乡试副主考官。这时长子何绍基受任福建省乡试副主考官,父子同科,京师传为美谈。何凌汉(1772-1840),字云门,号仙槎...
何绍基《何凌汉碑》,全称《晋赠太子太保原任户部尚书何凌汉碑文》 ,楷书,尺寸21厘米X35.5厘米,共四册。何凌汉为何绍基之父,本碑阮芸台撰文,何绍基书,无题跋。有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印两方,但没有任何编号。何凌汉碑现存道县东洲草堂何绍基故里,仅残存三分之一,且字迹模糊,这四册则字字饱满,没有损伤...
📜清代书法家何绍基为父亲何凌汉所写的墓志铭《何凌汉神道碑》是一块珍贵的书法瑰宝。何凌汉(1772-1840),湖南道州人,曾担任地方学政和考官。此碑由阮元撰文,何绍基书丹,大约在何绍基43岁时完成,展现了其成熟的中年楷书风格。🔍此碑刻工精细,民国时期的拓本保存完好,尺寸为21cm X 35.5cm,单字大小约7cm。碑文颜...
何凌汉 何凌汉 简介 何凌汉(1772-1840)清大臣、书法家,字云门,号仙槎,道州人(今湖南道县)。嘉庆十年进士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先后黄广东、山东、福建乡试。 介绍 历任顺天府尹、大理寺卿、左副都御史,工部和吏部侍郎,后官至工部尚书,又转户部尚书,卒赠太子太保。立朝正直,廉洁自持。年幼家贫,“夜不...
关于何凌汉的介绍 何凌汉(1772-1840),清大臣、书法家,字云门,号仙槎,道州东门村人(今湖南道县东门乡东门村)。 自幼好学,16岁时府试第一,补附学生员。嘉庆十年(1805)会试,以一甲第三名成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十二年,任广东乡试副考官。明年,充顺天府乡试同考官,累充文颖馆、国史馆纂修、总纂,文渊阁校理...
何绍基系何凌汉的长子,他记载了何凌汉督学山东期间家人随侍一事:“(道光二年)秋,父凌汉任壬午科山东乡试主考官,留督学政……后与二弟绍业、三弟绍祺奉母廖夫人出都,随侍父于山东。”事实上,何氏祖籍原本为山东益都(今青州),宋金交战时为避战乱才南渡湖南道州。道光三年何凌汉来泰安府检查士子学业时,...
何凌汉,字云门,号仙槎,出生于清朝道州(今湖南道县东门乡东门村),在1772年至1840年间活跃。他出身贫寒,即便在夜晚,也常以松枝照明苦读,16岁时就已州试夺魁。在家乡鹤鸣轩以教书维生,展现了他的才学和教育才能。1801年,何凌汉以拔贡生身份进京应试,次年朝考成绩优异,成为吏部文选司的京官...
何凌汉的楷书作品展现了他对书法的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他注重笔画的韵律和结构,追求字体的流畅和自然。何凌汉追求的是一种简练而又有力量的书法风格,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触能够表达出文字的力量和魅力。何凌汉的书法风格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儿子何绍基。何绍基继承了父亲的艺术天赋,并在他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