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指掌》,清代吴贞著,四卷。卷一列类伤寒辨、察舌辨症法、察舌辨症歌、察目法及太阳、阳明、少阳本病述古及新法。卷二述三阴总辨及太阴、少阴、厥阴本病述古及新法,救逆述古、救逆新法、瘥后诸病新法等。卷三述衄血、痞、下利、癍疹等伤寒变证。卷四述风温、温热、瘟疫、暑症等伤寒类证。吴氏...
伤寒指掌 (清)吴贞 医学·中医·0字 完本| 更新时间 《伤寒指掌》,清代吴贞著,四卷。卷一列类伤寒辨、察舌辨症法、察舌辨症歌、察目法及太阳、阳明、少阳本病述古及新法。卷二述三阴总辨及太阴、少阴、厥阴本病述古及新法,救逆述古、救逆新法、瘥后诸病新法等。卷三述衄血、痞、下利、癍疹...
>> 伤寒指掌 《伤寒指掌》,伤寒著作。四卷.清.吴坤安撰于1796年。吴氏所说的伤寒,实为广义伤寒,包括伤寒和温热二类病证。本书辨析伤寒,温热病证治,伤寒推崇王宇泰、喻嘉言、柯韵伯等;温热悉遵叶天士、薛生白学说。条理清楚,论述颇精。卷一辨类伤寒及三阳经;卷二述三阴经及瘥后诸病;卷三论伤寒变症;卷四列...
他探究伤寒之秘旨,辨析诸家之得失,推崇叶天士治案,能“寓伤寒于六气之中……其云仲景伤寒,先分六经;河间温热,须究三焦。”寒、温分治,不以足经之药混治手经之病。于是分门别类,条辨诸书,眉目清晰,如观指掌。全书分本病及变病、类病两大部分。卷1~2首述“类伤寒辨”(19症)及察舌、察目辨症法,次...
伤寒指掌 1# 《伤寒指掌》,伤寒著作。四卷·清·吴坤安撰于1796年。 吴氏所说的伤寒,实为广义伤寒,包括伤寒和温热二类病证。本书辨析伤寒,温热病证治,伤寒推崇王宇泰、喻嘉言、柯韵伯等;温热悉遵叶天士、薛生白学说。条理清楚,论述颇精。卷一辨类伤寒及三阳经;卷二述三阴经及瘥后诸病;卷三论伤寒变症;...
《伤寒指掌》系热病著作。4卷。清·吴贞(坤安)辑撰。书成于(1796年嘉庆元年)。原作2卷,经其弟友石辑为4卷,刊于嘉庆十三年。吴氏行医30余年,私淑叶天士、薛生白。他探究伤寒之秘旨,辨析诸家之得失,推崇叶天士治案,能“寓伤寒于六气之中……其云仲景伤寒,先分六经;河间温热,须究三焦。”寒、温分治,不以足...
《伤寒指掌》·简介 伤寒指掌佚名 著 大中小 伤寒指掌 清·吴坤安 公元1644-1911年 《伤寒指掌》 ,伤寒著作。四卷·清·吴坤安撰于1796年。吴氏所说的伤寒,实为广义伤寒,包括伤寒和温热二类病证。本书辨析伤寒,温热病证治,伤寒推崇王宇泰、喻嘉言、柯韵伯等;温热悉遵叶天士、薛生白学说。条理清楚,论述颇精...
深探伤寒之秘旨.应世三十年.凡伤寒一症.在经治经.杜传经之渐.无论虚实.数剂而愈.使病者不伤元气.易于痊复.仁心妙手.闻之耳熟.先生安于家.不肯轻出.余羁职守.南朔间隔.徒忻慕焉.乃弟友石.辑先生平日所着书为四卷.名之曰伤寒指掌.北来就正于余.并嘱序.余读其自序.观其门类.及论症用药处方. 分...
名之曰伤寒指掌。北来就正于余。并嘱序。余读其自序。观其门类。及论症用药处方。 分条析理。古今来治伤寒之法。莫能越其范围。知先生得力于仲景者深矣。而前后条辨诸书。胥成渣滓。 余乐为之序以共世也。学人获此卷读之。循序而进。以治伤寒。分六经之法治杂症。无不应手以尽其妙。岂独治伤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