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寒指掌 《伤寒指掌》,伤寒著作。四卷.清.吴坤安撰于1796年。吴氏所说的伤寒,实为广义伤寒,包括伤寒和温热二类病证。本书辨析伤寒,温热病证治,伤寒推崇王宇泰、喻嘉言、柯韵伯等;温热悉遵叶天士、薛生白学说。条理清楚,论述颇精。卷一辨类伤寒及三阳经;卷二述三阴经及瘥后诸病;卷三论伤寒变症;卷四列...
《伤寒指掌》·简介 伤寒指掌佚名 著 大中小 伤寒指掌 清·吴坤安 公元1644-1911年 《伤寒指掌》 ,伤寒著作。四卷·清·吴坤安撰于1796年。吴氏所说的伤寒,实为广义伤寒,包括伤寒和温热二类病证。本书辨析伤寒,温热病证治,伤寒推崇王宇泰、喻嘉言、柯韵伯等;温热悉遵叶天士、薛生白学说。条理清楚,论述颇精...
伤寒指掌 《伤寒指掌》成书于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共4卷,卷一辨类伤寒及三阳经,卷二述三阴经及瘥后诸病,卷三论伤寒变症,卷四列伤寒类症,现存多种清刻本、石印本,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按吴氏原著,邵氏评批本出版排印本。 吴氏所说的伤寒,实为广义伤寒,包括伤寒和温热二类病证,吴坤安尽得叶天士、薛...
伤寒指掌 (清)吴贞 医学·中医·0字 完本| 更新时间 《伤寒指掌》,清代吴贞著,四卷。卷一列类伤寒辨、察舌辨症法、察舌辨症歌、察目法及太阳、阳明、少阳本病述古及新法。卷二述三阴总辨及太阴、少阴、厥阴本病述古及新法,救逆述古、救逆新法、瘥后诸病新法等。卷三述衄血、痞、下利、癍疹...
伤寒指掌 1# 《伤寒指掌》,伤寒著作。四卷·清·吴坤安撰于1796年。 吴氏所说的伤寒,实为广义伤寒,包括伤寒和温热二类病证。本书辨析伤寒,温热病证治,伤寒推崇王宇泰、喻嘉言、柯韵伯等;温热悉遵叶天士、薛生白学说。条理清楚,论述颇精。卷一辨类伤寒及三阳经;卷二述三阴经及瘥后诸病;卷三论伤寒变症;...
伤寒指掌 佚名著 未知经论类 伤寒指掌清·吴坤安公元1644-1911年《伤寒指掌》,伤寒著作。四卷·清·吴坤安撰于1796年。吴氏所说的伤寒,实为广义伤寒,包括伤寒和温热二类病证。本书辨析伤寒,温热病证治,伤寒推崇王宇泰、喻嘉言、柯韵伯等;温热悉遵...展开∨...
《伤寒指掌》,清代吴贞著,四卷。卷一列类伤寒辨、察舌辨症法、察舌辨症歌、察目法及太阳、阳明、少阳本病述古及新法。卷二述三阴总辨及太阴、少阴、厥阴本病述古及新法,救逆述古、救逆新法、瘥后诸病新法等。卷三述衄血、痞、下利、癍疹等伤寒变证。卷四述风温、温热、瘟疫、暑症等伤寒类证。吴氏...
伤寒指掌 51# 吴坤安 少阳阳明 前阳明少阳是表症。此少阳阳明是里症。 少阳之邪不解。炽入阳明胃腑。外症耳聋颧红。发热便秘。舌苔边红。中燥黄。乃二阳合病也。仿大柴胡意。用柴芩、枳实、连翘、赤芍、制大黄微下之。若见舌苔黄中现出黑点。烦闷恶心。身痛足冷。此胃中热毒欲发 也。宜透 解毒。犀角...
伤寒指掌21# 吴坤安 太阳少阳 凡人腠理疏豁。其邪即从太阳而入少阳。盖少阳本属相火。温邪与相火。同气相招也。如见舌苔白中带红。外症头痛身热。口苦。眼赤。多眵。胁痛。耳鸣。脉浮弦而数。 此木火之邪。当从少阳治。宜柴、芩、连翘、栀子、牛蒡、薄荷、木通等解之。如未解。加鲜生地、牡丹皮、...
伤寒指掌 清 吴坤安 花序 上古之人。禀天地浑穆之气以生。寿永而无病。中古自轩辕氏尝百草分经络。始知有药。始知有病。岐伯氏通脉理辨病因。始知有医。圣人惧后世疾痼而不求治。则着灵枢素问内经诸书以垂世。后人宗之。代有名医。各有着论。随时施治。无非救世之苦心。然而病情多端。其变幻叵测而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