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024全球青年企业家新年之夜”在正乙祠戏楼举办。百年前,浙商在这里共话同乡情谊;百年后,青年才俊于此探讨企业家精神。同样的会馆,不一样的聚会。从昔日游子聚会的场所到如今各地特色文化的展示平台,从曾经颓败破旧无人问津到如今修葺一新挂牌开门再迎客,会馆之变折射出时代的发展变化。一方古韵戏...
行馆分两种:一种是完全由同行业组成的,如南新华街的玉器行长春会馆、北芦草园的颜料会馆、崇文门外东兴隆街的药行会馆、精忠庙的梨园会馆;另一种是冠以地名的会馆,但实际却是行馆,如宁波药材商人在右安门内郭家井(今里仁街)建立的四明会馆、山西布行商人在小蒋家胡同建立的晋冀会馆。明代北京内外城都有...
谈及北京会馆的数量,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莫过于《北京档案史料》一书所载“北京市人民政府民政局会馆调查工作报告(1949年11月15日)”中“本市会馆多分布于外二、外四两区,据统计全市共有会馆三九一处。其中以明清两朝建立的为最多。按会馆的性质,分为地区性和行业性两种:地区性包括省、府、县等会馆,占百...
让首都市民有机会走进会馆戏楼,全新体验一种别样的演出形式——那是几百年前落脚京城的外乡人品味家乡戏的“旧时尚”。戏楼历史从100年到400年不等,其中有两个会馆的级别足够高——湖广会馆和安徽会馆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7月以来,北京市已确定了七个会馆旧址作为“演出进会馆”的承载地。众多会馆以这种...
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推动会馆活化利用,传承会馆文脉。2022年7月,东城区编制出台全市首个聚焦会馆片区建设的创新政策《关于进一步焕发东城区会馆文化活力的若干措施》,2023年又推出“焕发会馆文化活力伙伴计划”,与广东省韶关市等地区携手推动会馆开发与利用,联袂打造会馆活化利用新模式,促成了韶州会馆的新生。会馆肇始...
“似庙非庙,似衙非衙,似宅非宅。”形容的就是会馆。那么会馆是什么呢?会馆是中国社会中一个半公共性的功能建筑。会馆的兴起源于科举制度的盛行。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科举考试恢复,全国各地的学子进京赶考考取功名,但是这些学子大多家境贫寒,人生地疏,落脚之处难寻。一些早期在京任职或从商的乡亲,就相互...
北京的会馆一般分为两类——士人会馆(也称“试馆”)和商业行业会馆。虽然同名同姓都叫“会馆”,但二者却截然不同。士人会馆,即是士子会试之所。明代以前,举子进京会试,都城是有馆舍接待的,后来转为安排在太学。入明后,随着举子不隶属太学,以及乡贡额(各地考生名额)的增加,考生的住宿就得“各自保平安”...
会馆是中国封建时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新建筑类型,它是商业经济发展的产物。“似庙非庙,似衙非衙,似宅非宅。”形容的就是会馆。中国古代一直是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鼓励农业、抑制商业的发展。直到宋朝商业经济才得以兴起,元、明、清继续发展兴盛,会馆的兴起源于科举制度的盛行。全国各地的学子进京赶考考取功名...
八和会馆,位于广东广州的景区,开发时间为全天开放(仅限外观),一般12:30左右会有排练,允许入内。八和会馆,由邝新华、独脚英、林之等粤剧艺人所建立粤剧仝人的行会组织,这个会馆加强了戏行中人的团结,保障戏班营业正常开展,在清朝解禁粤剧后回复戏班事业,八和会馆成立不久,薛觉先、马师曾、桂名扬、任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