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雍就劝说泰伯,要融入当地生活且获得蛮夷的信任,就必须跟他们一样断发纹身,泰伯接受了他的建议,与土著人再无二样,彻底断了泰伯归家之念,从这点来看仲雍的果断智慧和亲情大义远在泰伯之上。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仲雍的足智多谋,古吴的历史甚至是周朝的历史都会改变,但历史就忽略了这点,这是不公的。 泰伯被拥为大...
所以,泰伯、仲雍奔吴其实就是为了躲避周国内乱的一场逃亡罢了,没有《史记》说得那么高大上。
周太王古公亶父的两个儿子太伯、仲雍不愿继承王位,逃亡“荆蛮”之地,是周族群历史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按照《史记》的记载,太伯、仲雍的后裔建立了吴国,司马迁将《吴太伯世家》列为了《世家》之首,在于他歌颂吴太伯的“让国”。但吴国是否真是太伯、仲雍所创建的,这种传说很是可疑:太伯、仲雍生当周室势力尚未...
仲雍,吴国第二代君主,吴地和常熟的始祖;姬姓,名雍。 父亲为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兄弟排行第二,哥哥太伯,弟弟季历。 人物评价 仲雍是一位万人景仰的常熟先贤,他的谦恭礼让、开拓进取,是千百年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南京图书馆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徐忆农) ...
《仲雍的故事》是2021年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仲雍(又称虞仲、吴仲、孰哉),本系姬姓,是黄帝的十五世孙,陕西岐山周族首领古公亶父的第二个儿子。仲雍和其兄太伯为让父王实现灭商的愿望,让国南奔,落脚于无锡、苏州一带,建立勾吴王国。他们把王位继承权主动让给弟弟季历,季历生子姬昌是为周文王,为灭商...
常熟仲雍墓坊 仲雍又名虞仲,是商末周太王古公次子。墓道石级上依次耸立着3座建于清代的冲天式石牌坊。第二和第三座牌坊上题刻有对联:“一时逊国难为弟,千载名山还属虞”“道中清权垂百事,行侔夷惠表千秋”,都是赞誉仲雍清廉淡泊,道德崇高的。
泰伯与仲雍为同父同母的兄弟,是古公亶父与元配德姬(蒙兀儿族酋长的女儿,其部落在西镇吴山一带)所生;泰伯仲雍两人和季历为同父异母兄弟,季历是古公亶父和小老婆太姜所生。 据《竹书纪年》,泰伯、仲雍随父亶公于公元前1147年从豳地来到岐(山)下周原。 豳和岐下周原位置示意图 太伯兄弟两人离开周原奔吴,是...
在评价泰伯和仲雍时,他更注重泰伯的行动和影响,把仲雍看成是一个追求个人安逸、不愿意参与政治的人,因此给了仲雍“逸民”的评价。另外,孔子生活在战国时期,那时的儒家思想已经变异,强调“君子”的精神状态,认为“君子”的性格特点是品德高尚、孝敬父母、尊敬长者和负责任。这种思想既体现在他的学说中,也转化为...
孔子评价仲雍为逸民,但仲雍实际上是一位具有智慧与贡献的君主。以下是关于仲雍的具体评价:智慧与亲情大义:仲雍具有极高的智慧,他看出父亲希望传位给三弟季历的儿子姬昌的心思,与哥哥泰伯一同出走,为父亲的心愿让位。仲雍劝说泰伯融入当地蛮夷生活,断发纹身,以彻底断绝泰伯归家之念,显示出他的果断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