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雍就劝说泰伯,要融入当地生活且获得蛮夷的信任,就必须跟他们一样断发纹身,泰伯接受了他的建议,与土著人再无二样,彻底断了泰伯归家之念,从这点来看仲雍的果断智慧和亲情大义远在泰伯之上。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仲雍的足智多谋,古吴的历史甚至是周朝的历史都会改变,但历史就忽略了这点,这是不公的。 泰伯被拥为大...
仲雍与泰伯让国南来,不仅开创了吴国600年基业,还让出了周朝800年伟业;仲雍与泰伯之让,是中国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源头,在周公——孔子——言偃的思想文化递承中,是导源性的一环。 仲雍墓 仲雍墓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虞山东麓,整个墓区占地约2160平方米,距今约有3000余年,是常熟有历史考证的最老古墓。 墓门石坊,面...
然而,我们可以对孔子的评价进行反思。因为古代社会的家族概念比较重要,人们往往在谈论人物功过时更容易把这个人的血缘关系带入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将仲雍作为泰伯的弟弟而不是作为古吴国的二皇帝来评价,可能会导致忽略仲雍在江南文化开创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此外,孔子的评价往往比较片面,更注重人物的品德和性格特点...
《周本纪》说“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但没有载明太伯、仲雍所奔的“荆蛮”具体是什么族,在什么地方。很多人望文生义,以为“荆蛮”一定是南方。如南朝刘宋裴骃《吴太伯世家·集解》引宋忠曰:“句吴,太伯始所居地名。” 唐代司马贞《吴太伯世家·索隐》云:“荆者,楚之旧号,以州而言之日荆;蛮者...
《仲雍的故事》是2021年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仲雍(又称虞仲、吴仲、孰哉),本系姬姓,是黄帝的十五世孙,陕西岐山周族首领古公亶父的第二个儿子。仲雍和其兄太伯为让父王实现灭商的愿望,让国南奔,落脚于无锡、苏州一带,建立勾吴王国。他们把王位继承权主动让给弟弟季历,季历生子姬昌是为周文王,为灭商...
常熟仲雍墓坊 仲雍又名虞仲,是商末周太王古公次子。墓道石级上依次耸立着3座建于清代的冲天式石牌坊。第二和第三座牌坊上题刻有对联:“一时逊国难为弟,千载名山还属虞”“道中清权垂百事,行侔夷惠表千秋”,都是赞誉仲雍清廉淡泊,道德崇高的。
《史记》中说,泰伯、仲雍之所以奔吴,是因为他们想让位给季历和姬昌。这个说法看起来很美好,但是却有几个疑点:第一,周太王为什么要跳过两个长子,直接传位给三子季历呢?按照当时的礼制,长子应该是继承人。如果说泰伯、仲雍有什么过失或罪过,使得周太王不想立他们为储君,那么《史记》中却没有任何记载。反而说...
孔子评价仲雍为逸民,但仲雍实际上是一位具有智慧与贡献的君主。以下是关于仲雍的具体评价:智慧与亲情大义:仲雍具有极高的智慧,他看出父亲希望传位给三弟季历的儿子姬昌的心思,与哥哥泰伯一同出走,为父亲的心愿让位。仲雍劝说泰伯融入当地蛮夷生活,断发纹身,以彻底断绝泰伯归家之念,显示出他的果断智慧...
仲雍墓位于常熟虞山,是吴国第二代国君仲雍的安息之地。泰伯无子,便将王位传给了他的弟弟仲雍,后者也因此成为了吴国的第二代君主。仲雍墓前有四块石碑,其中两块碑刻清晰可见,但仅有一字之差,落款却难以辨认。另外两块石碑则完全模糊不清,即使用手触摸也感受不到凹凸感,显然是年代久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