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言之,一切的“从宽”都要以“认罪认罚”为前提,在本质上遵循“权利化”的改革逻辑,将实体法作为重心,程序法作为保障,而且四种从宽模式需要相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去具体实施,从而进行从轻、减轻、甚至免除处罚的从宽办法。
从宽处罚其实是一个相对口语化的表达,通常所说的从宽具体包括从轻、减轻处罚和免除处罚,范围较为宽泛。从轻、减轻和从宽的区别就介绍到这里,如果您对刑事案件还有更多疑问,可以关注公号“刑言税语”联系本刑事律师团队,为您咨询解答
1、人民法院审理被告人认罪认罚从宽案件,应坚持证据裁判原则,做到主要犯罪事实清楚,主要证据确实充分,即与犯罪构成要件及主要量刑情节有关的事实清楚;主要犯罪事实有相关证据证实,据以形成链条的证据之间无矛盾或矛盾得以合理排除。 犯罪具体时间、地点及细节无法查清的,可以概括表述,不影响犯罪事实成立。 2、办理认罪认...
本条是关于监察机关对涉嫌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提出从宽处罚建议的规定。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本条规定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于2...
"从宽"是指在当事人自愿认错并认罚的情况下,法律允许对其进行从宽处理,以此促进法律的教育和预防功能。"认罚"是在"认错"之后,当事人不仅接受因违法行为所引发的行政处罚,还要接纳处罚依据的适用。包括处罚的种类和幅度,并对法律适用没有异议。在行政程序中,"认罚"的含义不仅是接受处罚的结果,而是同意处罚的...
先来看一个数据,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公布的2021年1至9月全国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审结人数占同期审结人数的85%以上! 也就是说,目前司法实践中的大部分刑事案件,都是认罪认罚从宽案件。 什么是认罪认罚从宽?哪些案件能够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认罪认罚会如何“从宽”?当事人认罪认罚后还能...
从宽处罚建议是监察机关从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工作大局出发,在严格适用法律的基础上,运用党的政策策略,经综合分析、统筹把握后提出的量刑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监察机关可以在移送人民检察院时依法提出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等从宽处罚建议,进一步规范从宽处罚建议提出的方式和时机...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的从“宽”,主要是指对于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犯罪,或者罪行虽然严重,但具有法定、酌定从宽处罚情节,以及主观恶性相对较小、人身危险性不大的被告人,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作为犯罪处理;对于依法可不监禁的,尽量...
可见,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律框架共同构成了处理外逃人员问题的法律适用基础。回到本文最初的问题,在追逃追赃宽严相济政策下,对于主动回国投案的外逃人员,根据其涉案程度、涉案金额、主观意愿、自首情节等因素,司法实践的从宽处理幅度并不相同,来看一看具体的案例。外逃人员回国投案的从宽处理 根据“2014自首...
根据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在移送案件到人民检察院时可以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权。一般情况下监察机关的从宽处罚建议权针对两类职务犯罪人员,一类是职务犯罪针对自身违法行为存在从宽情节,例如根据监察法规定涉嫌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主动认罪认罚,并具有下列四种情形时,监察机关可以在移送人民检察院时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