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受贿罪量刑的从宽情节包括:一是自首,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免除处罚;二是立功,揭发他人犯罪等立功表现,可从轻或减轻处罚,重大立功可减轻或免除处罚;三是如实供述罪行,虽无自首情节但如实供述可从轻,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可减轻处罚;四是积极退赃,提起公诉前如实供述、悔罪退...
从宽情节包括:犯罪后及时抢救被害人以控制危害结果扩大,可酌情从宽;真心悔过、赔偿道歉获被害人原谅,能从轻处罚;犯罪情节不严重,如故意伤害致一人轻伤且无其他严重后果,依法可从宽处理。从轻情节有:十四到十八岁犯罪应从轻或减轻处罚;又聋又哑或盲人犯罪,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从犯应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故意...
从本质上来说,从轻处理和从宽处理没有差别,都属于对犯罪人的刑事责任进行减轻。 从宽处理是体现在量刑上而不是定罪上,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包括了从轻、减轻和免除处罚。 从轻处罚是在一个量刑或者处罚幅度内,从低线处罚,但总体来说还是在该幅度内。比如某个量刑幅度为3到10年,那么根据从轻情节适用低线判3年就...
刑法中的法定和酌定从轻、减轻、从宽情节涉及多个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法定从轻、减轻情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存在多种法定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如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刑法第23条规定的未遂犯、第29条规定的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
二是“初犯、偶犯”并非法定从宽情节,而是刑事政策和一部分司法解释才提及的方针和原则,属于酌定从宽情节...
理论界通常将这一规定称之为行贿罪的特殊从宽情节。近年来,围绕着行贿犯罪的特殊从宽情节,理论界、实务界进行了颇为深入的研讨,形成了不同的主张。《刑法修正案(十二)》增加了行贿罪的法定从重情节,提升了对单位行贿罪(第391条)和单位行贿罪(第393条)的法定刑,由此加大了对行贿罪的惩治力度,但对备受争议的行贿...
从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它不同于减轻处罚.例如,某个量刑幅度为3到10年,根据从轻情节在量刑幅度内适用低线判3年就是从轻.需要注意的是,从轻处罚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判处法定最低刑.(第六十二条) 综上所述,法定的从宽处罚情节涵盖了多种情况,包括自首,特定人群的犯罪,防卫与避险过当,犯罪的未完成...
特殊从宽情节的保留说与废除说毕竟是立法层面的讨论,在立法没有作修改之前,对行贿罪特殊从宽情节的研讨更多地集中在司法适用层面,形成了宽和扩大与严格限制两种不同的司法适用立场。 1.宽和扩大适用 针对行贿罪特殊从宽条件的具体适用,无论理...
传统上我国行贿罪量刑过轻,没有发挥刑法应有的威慑作用,特殊从宽情节认定不准确和适用不规范是重要原因。“根治腐败必须依靠法制,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年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反腐败斗争的经验总结。”本文对495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