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苏轼时任杭州通判,因赈济灾民而去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闰之的思念之...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译文及注释 更多 译文去年相送于余杭门外,大雪纷飞如同杨花。如今春天已尽,杨花飘絮似飞雪,却不见离人归来,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卷起帘子举起杯,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
今年:指现在的这一年。 小提示:"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不见今年 全诗 原文译文拼音版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却是姮娥②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到了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②姮娥:姮娥:嫦娥,代指“月亮”。(1)“代人寄远”的形式巧妙...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到了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对远在...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名句注音 jīn 今 nián 年 chūn 春 jìn 尽 , , yáng 杨 huā 花 sì 似 xuě 雪 , , yóu 犹 bú 不 jiàn 见 hái 还 jiā 家 名句...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出自宋诗人苏轼的《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释】: ①余杭门:宋代杭州城北三座城门之一。 ②“对酒”句:写月下独饮。 【评解】 ...
《久雨初霁》宋代 陆游 两月涔涔雨不休,今年春尽尚重裘。水深草茂群鼀怒,日出风和宿麦秋。陂壤堤防谁与筑?市遥盐酪绝难求。农家辛苦寻常事,卖剑方当更买牛。作者简介(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
后三句与前三句对举,同样点明时间——“今年春尽”,气候——“杨花似雪”,可是去年送别的丈夫“犹不见还家”。原以为此次行役的时间不长,当春即可还家,可如今春天已尽,杨花飘絮,却不见人归来,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这一段引入了《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②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 ①神宗煕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到了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②姮娥: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