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的内乱,极大地削弱了此时,仇池国的局势已危如累卵,前秦大军已几乎统一北方,只剩仇池等少数国家,苦苦支撑,杨篡是个酒色昏庸之徒,他不顾众臣劝说,与前秦断绝关系,停止向前秦称臣纳贡,他的叔父杨统起兵叛乱,双方混战,进一步削弱仇池抵抗前秦的力量。前秦建元七年(371年),秦宣昭帝苻坚任西县侯苻雅为主帅,以杨安...
仇池国古城遗址位于甘肃西和县大桥乡南部西汉水和洛峪河交汇处的仇池山上,距县城南56公里。由于仇池山地处西和、武都边境,史称“背蜀面秦,以其峭绝险固,襟武都、带西康,自古为形胜镇戍之地。”古城遗址以孤高奇险闻名,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仇池山 仇池山海拔1793米,相对高度791米,西汉水由西北绕山脚...
任何一种制度的消亡必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护军制也不例外。如上文所述,杨盛因受仇池国所处严峻的外部环境、内部民族成分逐渐复杂化以及政权统治阶层内部矛盾斗争日趋激烈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境内全面推行护军制,以图强盛。在历史长河的滔滔流转中,那套往昔的制度逐渐显露出与日新月异之环境的不合时宜。
仇池国为杨姓氐族建立的地方割据王国,因其以今甘肃省西和县之仇池山为中心而得名。仇池国分前仇池国和后仇池国。据《魏书·氐传》、《北史·氐传》记载:“汉建安中(196-219),氐人有杨腾者,为部落大帅。腾勇健多谋略,始徙居仇池……”西晋元康六年(296年),氐酋杨茂搜建立仇池国,...
前仇池国(296年~371年),白马氐族建立的政权。秦汉以来,仇池山地区就是氐族聚居地之一。公元371年,被前秦宗室大臣苻雅灭亡,享国七十五年。前仇池国兴亡 后汉末,原住于武都一带的白马氐的一支,在杨驹率领下北迁,占据仇池山一带,至其孙杨千万时,自称百顷王。西晋时将他们迁至清水,西晋元康六年(公元...
仇池国,如果再延伸着说,还不止前后仇池国两个,在后仇池国被刘宋灭亡之后,仇池国立国的杨氏后裔还建立过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所以完整意义上的仇池国应该指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五个政权。阴平国一直延续到580年,这个胡族政权生命力之顽强,让人叹服。 后仇池国地图 【前、后仇池国...
后仇池国自杨定立国,至杨难当归降北魏,共58年。 三、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 1·武都国 仇池杨氏后嗣杨文德,建立武都国,历杨元和、杨僧嗣、杨文度,历4君31年。 2·武兴国 仇池杨氏后嗣杨文弘建立武兴国,历杨后起、杨集始、杨绍先、杨智慧、杨辟邪,共6君76年。
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在陇南还有两个未列入国家的地方割据政权,即氐人杨氏和羌人梁氏割据政权。清末民初的甘肃著名学者张维称氐人杨氏政权为“仇池国”。因其政权几度兴灭,统治中心数次迁移,故又分别称其为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和阴平国。杨氏政权占据...
仇池国古城遗址位于甘肃省西和县西汉水和洛峪河交汇处的仇池山上,仇池国所在的核心区域就在这一带。仇池山海拔1791米,自然高度793米,山顶上面平坦,面积约20平方公里。四周悬崖绝壁、险要无比,西汉水由西北绕山脚南下,洛峪河从东南沿山麓西来汇入西汉水,二水相汇于山下,形成三面环水,一面衔山的天险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