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业角度来讲,不确定性原理从数学角度描述了物质的波粒二象性,而互补原理则像是从哲学角度解释了这一现象。不确定性原理和互补原理是“哥本哈根学派”的两大支柱。此外,路易·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的概念,认为世间万物皆有波动性,包括我们日常所见的宏观物体,都具有波动性。只不过由于质量庞大,波动性几乎...
目前主流科学界的解释是不确定性,也就是波粒二象性,我们永远不可能同时获取一个微观粒子的速度和位置信息,只能用概率去描述,也就是所谓的波函数。而波尔更是提出了互补原理,通俗讲就是,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不可能在一次观测中同时出现,两者是相互排斥的,但又是有机的整体。但无论如何,所谓的波粒二象...
波粒二象性是由德布罗意于1924年提出的。波粒二象性指的是所有的粒子或量子不仅可以部分地以粒子的术语来描述,也可以部分地用波的术语来描述。波粒二象性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的又一次飞跃,这一认识为波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波粒二象性发展简史: 双缝干涉实验之前,牛顿和大多物理学家都认为光是粒子流,因为...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既具有波动性,也具有粒子性。这一现象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发现源于科学家们对光的本性的探索。历史上,光的波动说与粒子说的争论一直持续不断。最早的波动说可以追溯到笛卡尔提出的两点假说。笛卡尔认为光是一种类似于微粒的一种物质,同时他也提出了光是一种以“...
1.2.3 定理1(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子满足 E=hν=ℏω p→=hλn→=ℏk→ 其中是波矢其中k→是波矢 2. Bohr原子结构理论 2.1 实验结果:氢原子的光谱是分离的、不连续的。(经典理论不能解释) 2.2 Bohr假说:定态假设(粒子性)、跃迁假设(波动性假设) ...
"二象性"形容一个人指其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特质或行为方式。这个词源于哲学领域的术语,表示某一事物同时具备着两种相互矛盾的特性或者存在多个解释的可能性。当用来形容一个人时,"二象性"意味着该人在性格、行为方式或态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双重性或者矛盾性。这可能表现为对不同情境下的反应和行为方式...
光的波粒二象性,简而言之,即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一观念在经典物理学中是无法想象的,...
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是指某物质同时具备波的特质及粒子的特质.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震动的微粒子的解说——量子论 微粒子的振动+平动=波动粒子 在经典力学中,研究对象总是被明确区分为两类:波和粒子.前者的典型例子是光,后者则组成了我们常说的“物质”.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
我想说的是,所谓的波粒二象性实际上就是波动性,而粒子性只是波动性在某种特定条件下的表象而已,波动性才是最本质的。在现代量子力学里,所有的基本粒子都被认为是各自领域的激发形成的,比如说,光子是由电磁场的激发形成的,而电子是由电子场的激发形成的。总结就是,一切粒子其实就是波,只能是波,而所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