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采之美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它体现了书法家对作品内在精神的追求。神采之美,在于作品所散发出的独特气质与魅力。书法家通过深入体会生活、感悟自然、陶冶性情等方式,使作品散发出独特的神采与魅力,如同一位高贵而典雅的仙子,给人以心灵的触动与启迪。综上所述,书法之美涵盖了笔法、字法、章法、墨法、刻印、...
当年王羲之在写《兰亭集序》的时候,一共写了20个“之”字,而每个“之”字的写法不同,表现了王羲之高超的书法水平。按理来说,“之”字都是相同的,写法一样也是没什么的,但作为书法来说,就要有一定的变化,只有变化了,作品中才不会出现雷同,也体现了书法在章法上的经营布局,这可以说是一个人书法水平...
中央任命的台湾省委书记,是位书法家 2024-11-14 12:03 这件“江湖书法”,卖了2530000元 2024-11-13 12:05 赵孟頫,力超二王的书法大家 2024-11-13 12:05 没见过林散之写小楷的,都进来瞧瞧! 2024-11-12 12:03 我国海域发现4艘英国沉船,船上皆为圆明园文物 ...
在这之外,这个“法”还可以代表书法审美方向的取向。 唐太宗李世民推崇王羲之,认为他的书法“尽善尽美”,这才号召大家都去学习。这个“尽善尽美”,就是从审美取向的角度去建立“法”的范畴。后来审美变了,大家不再满足于王羲之的“善”和“美”,开始追求更多的自我性情表达,...
“书以载道”出自周敦颐《通书·文辞》,意思是通过书籍文章来传播道义,阐明道理。由此可见书籍文章的重要意义是记载、传承和传达道德、智慧、知识等人间正道。书法之笔墨亦需载道,同谓之“书以载道”。魏源讲,“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当某项技艺,达到一定程度后,再进一步前进便接触到了“道”,“道”...
书法有三要素,笔法、字法、章法;章法也有三要素,文、款、印。在这里只讲包括三要素在内的整体布白,不谈文、款、印的具体规则。章法的基本原则要求,我认为是:虚实相生,相承起复,参差变化三个方面。 虚实相生,辨证之理。显示出中国传统艺术的中和之美。在章法布白上有...
入木三分:书法之极致,历史之佳话 文言文理解: “入木三分”者,言书者笔力之透,深入木质,犹见文字之骨力也。昔王羲之,书圣之称,挥毫泼墨间,笔锋所至,入木之深,足见书法之精妙。非唯字形之美,更在于神韵之透,如人之品性,深入骨髓,非一日之功。故言入木三分,乃书法之极致,非寻常人所能及也。
因此,书法之骨力是由“骨”和“肉”共同构成的。即笔画为书法的骨架,负责勾勒线条和结构,是书法的骨骼;而墨则负责书写文字符号之层面,是书法的肌肉。然,我认为书法之骨力是一种独特的气韵、神韵、风韵和力度,是书法创作的核心。由此及彼,书法骨力指的是笔画的力度和线条的韵律。如果一幅书作骨力强,则...
这几句大意是:(王羲之的书法)字势雄奇飘逸,有的像龙跳跃于天庭之门,有的像虎雄踞于皇宫的楼阙。这是梁武帝萧衍评竹书圣王羲之的话。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早年学书于卫夫人,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自成一家。其书备精诸体,尤擅正行,字势雄强而多...
书法美是多层次的,包括笔法呈现线条美,字法呈现结构美,章法展示布白美,墨法展示墨韵美,刻印烘托印章美,整体和合意境美,这些审美元素共同构成了书法美的世界。 笔法美。王羲之老师卫铄在《笔阵图》中说:“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可见书法用笔的重要。用笔主要有笔法、笔力、笔势、笔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