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字草书写法如下:初期的草 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笔画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
之字的草书
如下为王献之草书经典之作《草书九帖》及释文:释文 :(一)江州帖 吾当托桓江州助汝,吾此不辨得遣人船迎汝。当具东改(次)枋三四。吾小可者,当自力无湖迎汝。故可得五六十人小枋。诸谢当有,有便是见。今当语之,大理尽此。信可一一(具)白。胛痛可堪。而比(以)作书纪(殆)若不可识。(二...
草书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迄今1700多年,诞生了无数的名家,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孙过庭、王铎、傅山,直到当代的李志敏,他们虽然“各领风骚”,但无不受一人影响,此人被称为“草书之祖”,也是第一代的“草圣”,他就是张芝。张芝此人在不了解书法史的朋友眼中,可能会比较陌生,但他是王羲之唯一自愧...
“温文尔雅,风流蕴藉”——以《桓江州帖》为例,解读王献之草书■贺溪阳 在王献之众多草书作品中,《桓江州帖》(图1)非常另类,乍一看,似曾相识,是不是把黄庭坚的作品误收进来了?尤其是“州、助、汝、枋、力、迎、是”的书写习惯与黄氏神似!图1 (传)王献之《桓江州帖》吾当托桓江州助汝,吾此不...
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草书,有广狭二义。广义的,不论年代,凡写的潦草的字都算作为草书。狭义的,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形成于汉代,《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其实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
最近坊间流传来自日本被叫做“绫地切”、或“绢地切”的草书,从网上查,没有更多的资料,只查到“据说是小野道风、藤原佐理的笔迹,其产生背景仍是唐代的草书。这些都是用流丽自由的草体书写的白居易的诗以及《新乐府》。 藤原佐理 《绫地切》 现存佐理的遗墨有:(1)《诗怀纸》一幅,香川县教育委员会藏;(2)《...
林散之草书自成一体,沈尹默忠于古法,同样都名列10大书法家之列 在一次书坛评选中,评选出20世纪10大杰出书法家,这10位书法家分别是吴昌硕、林散之、康有为、于右任、毛泽东、沈尹默、沙孟海、谢无量、齐白石和李叔同,在这10位书法家中林散之的草书自成一体,独步书坛,被称之为“当代草圣”,在当今书坛有着深远的...
汉字草写,因减省而导致形变,因书写顺序变化导致形变,因把一字看作整体重新塑造而形变。如“荒”字,最末三点变作一横。又如“辩”“聚”“圣”“嗣”等字。整体变形的“辩”“聚”“圣”等字,往往打破常规,不好理解。变形之要,须可识,可辨。第四法,变序。草书构字,往往改变书写笔顺,即为变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