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字草书写法如下:初期的草 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笔画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
之字的草书
再讲羊毫,可写篆隶亦可写王铎傅山等大幅行草书,要写米芾,二王之类的小行书羊毫还真不行 。但,唯笔软则奇怪生焉。1.关于腕力,有一种小器械专门练的,不过那玩意儿好像是训练篮球用的,如果你是标准投篮姿势,腕力都不会差。2.关于笔的选择,应该和书体有关,羊毫可以胜任楷书,但是行书就有点艰难,太软。3...
不少朋友将毛主席这幅草书作品《将进酒》,誉为是“神作”,这幅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出了那种“醉”意,不仅线条在舞蹈,而且每一个线条都在舞蹈,虽然纤细,但是姿态万千,这绝对是比较少见的一幅草书作品,甚至字里行间还透着一股细腻柔韧之美,潇洒萧散,与众不同,毛主席不仅自己写诗词,而且还擅长摘抄...
兄玄之、徽之,兄子淳之,并善草、行。 意思是王献之的草书和行书是其所擅长的书体,但现在看来,王献之的真书也是很了不起的,例如他的《洛神赋》就是一部经典之作,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就说:王献之"能极小真书,可谓穷微入圣,筋骨紧密,不减于父"。 但是,我们从前个流传下来的一些书论进行分析,王献之最为...
好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了一件颜真卿67岁写的草书,展现了“颜字”飘逸畅达之美,被文征明视为“颜书第一”,狠狠打脸米芾的“俗品”批判,彻底摆脱“丑书”之名,此作就是《刘中使帖》,写于唐大历十年(775年)。彼时颜真卿听闻军中传来捷报,心中愉悦兴奋,遂挥笔而作《刘中使帖》,全文共计41字,内容...
同时,他又以张旭传人的身份,将张旭草书传之怀素,使怀素将张旭草法与颜鲁公篆籀笔法合而得之。从而继张旭之后,建立起唐型狂草范式。可以说,唐代大草是建立在羲献以来魏晋笔法基础之上的。旭素在羲献草法的基础上,拓而化之,以使转笔法和篆籀笔意为旨趣,融汇晋唐,始得以建立起唐型狂草风规。从书史上...
徐曼娜的行草书作品,很注重书法笔墨精神,她在书写时,虽然是在写行草书,但她因为积累了深厚了魏碑笔法,故而,这种用笔也无时无刻地会用到了行草书的创作之中。魏碑笔法讲究提按、平移,方圆结合,这一点也在行草书当中都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正是有了魏碑的多种笔法所支撑,在徐曼娜的行草书中,达到了另...
草书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迄今1700多年,诞生了无数的名家,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孙过庭、王铎、傅山,直到当代的李志敏,他们虽然“各领风骚”,但无不受一人影响,此人被称为“草书之祖”,也是第一代的“草圣”,他就是张芝。张芝此人在不了解书法史的朋友眼中,可能会比较陌生,但他是王羲之唯一自愧...
王献之《草书九帖》作品欣赏 王献之草书九帖释文 (一) 江州帖 吾当托桓江州助汝,吾此不辨得遣人船迎汝。当具东改(次)枋三四。吾小可者,当自力无湖迎汝。故可得五六十人小枋。诸谢当有,有便是见。今当语之,大理尽此。信可一一(具)白。胛痛可堪。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