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义”,又称“中道实相”、“中道谛理”,源于佛教经典《大般若经》等文献。“中道”一词,意指不偏于极端、不离两边而取其中正之道。它是佛陀教导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引导众生超越二元对立的认识,达到对事物真实性的全面把握。 二、中道义的含义 超越有无: 佛教认为,世间万物皆非绝对的有或无,而是处于有...
什么是中道义与不二法门中道义指中道的胜义,即离互相对立的二边,连中亦不要,绝诸对待的胜义。不二法门指指显示超越相对、差别之一切绝对、平等真理之教法。即在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之上,能直见圣道者。在佛教中,对事物认识的规范,称之为法;修有得道的圣人都是这里证悟的,又称之为门。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
是根本非大非小心中从来不堕大小的心中的中道义。你才能够明白一切大小,所以那才叫做“中”,所以那叫做“理正”。念念之间在理正,所以你才能够发现,心中本来大觉体中的不偏,大觉体中的根本不一不异,那才是叫做“理正”。所以理正为修,念念之间都在这些念头上面去思惟体会。将来就不会像一般凡夫一样,只是...
中道义指中道的胜义,即离互相对立的二边,连中亦不要,绝诸对待的胜义。不二法门指指显示超越相对、差别之一切绝对、平等真理之教法。即在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之上,能直见圣道者。在佛教中,对事物认识的规范,称之为法;修有得道的圣人都是这里证悟的,又称之为门。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不二法门是...
释义:因缘所生法就是世间的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所生,并不存在永恒不灭的自性。后来自面的空、假、中道义就是所谓的空观、假观、中观。 出处:《中观论》 作者:龙树 原文:众因缘说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360问答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中道义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中道的胜义,即离互相对立的二边,连中亦不要,绝诸对待的胜义。更多:https://www.bmcx.com/
《中观论》中提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这句话的含义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因缘所生法”,指的是世间一切事物和现象,它们的产生都是基于因缘条件的作用。这一点表明,一切有为法,即世间万物,都是因缘所生,没有独立存在的自性。其次,“我说即...
二道相因,生中道义。“两道相因”即是说此岸与彼岸本是一体,皆不可住执。所以在此则往彼,在彼则来此,两边不住,于中为变,这就是两道相因。而中不可居,无所住处,所以才于两边往来,因此中者非岸,是道。道者,交通之义,行道之义,不住之义。所以于两边往来,即是“生中道义”。往来不住,则见...
何谓“中道义”?《论语-子罕篇》: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孔子所谓的“无知”,是讲心无分别,故能“一以贯之”。“空空如也”就是《金刚经》所言“不住于相”,“离一切诸相。”“叩其两端”就是王阳明先生所谓的“知善知恶是良知”。《中庸》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