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皆⽇予知,驱⽽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莫之知辟也。⼈皆⽈予知,择乎中庸⽽不能期⽉守也。” 译⽂:孔⼦说:“⼈⼈都说⾃⼰聪明,然⽽把他驱赶并使他落⼊捕兽的⽹笼和陷阱⾥,却不知道躲避。⼈⼈都说⾃⼰聪明,但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却不能坚持实⾏...
《中庸》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中庸》之智慧,博大精深,此仅为冰山一角。若欲深入探究,还需君亲自研读,方能领略其全貌与精髓。
【原文】 仲尼曰(1):“君于中庸(2),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3),小人而无忌惮(4)也。…(第2章) 【注释】 (1)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2)中庸:即中和。庸,“常”的意思。(3)小人之中庸也:应为“小人之反中庸也”。(4)忌惮:顾忌和畏惧。 【译文】 仲尼说:“君子...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 第九章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 第十章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 第十一章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 第十二章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 ...
《中庸》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
《中庸》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 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 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仲尼曰:君子...
【译文】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 ...
《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以下是其原文及译文: 原文 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