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音韵是中国古代音韵学的重要著作,由元代周德清于1324年编纂完成。它主要反映了宋元时期北方官话的语音体系,对戏曲创作、诗词格律及汉语语
每一个韵里面又分为平声阴、平声阳、入声作平声阳、上声 、入声作上声、去声 、入声作去声等类。每一类里面以“每空是一音”的体例,分别列出同音字组,共计1586组。第二部分称做《正语作词起例》,是关于韵谱编制体例、审音原则的说明,关于北曲体制、音律、语言以及曲词的创作方法的论述等。考订《中原音韵...
《中原音韵》的入声只能是后两类之一。杨耐思认为是第三种。《中原音韵》入派三声,大体规律是:全浊→平、次浊→去、清→上声。现代官话的大体规律是:全浊→平、次浊→去、清→漫无规则。 三、《中原音韵》韵图 我仿造康熙字典前面的等韵,为《中原音韵》画了韵图。 3.1 东钟(鍾)辙 《切韵》“庚耕清...
每一个韵里面又分为平声阴、平声阳、入声作平声阳、上声、入声作上声、去声 、入声作去声等类。每一类里面以“每空是一音”的体例,分别列出同音字组,共计1586组。第二部分称做《正语作词起例》,是关于韵谱编制体例、审音原则的说明,关于北曲体制、音律、语言以及曲词的创作方法的论述等。 考订《中原音韵》...
《中原音韵》共分十九韵,每韵都由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部分组成,而入声则全部派入其他三声。以“家麻”韵为例,入声派入平声的有:达、踏、滑、侠等;入声派入上声的有:塔、塌、杀、扎等;入声派入去声的有:蜡、拉、纳、辣等。 “入声”在江南方言中,...
《中原音韵》音,《中原音韵》(1324)一书所反映的14世纪中国北方通语的语音系统。内容简介 《中原音韵》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曲韵著作。作者是元代的周德清,江西高安人。他“工乐府,善音律”,对于元代盛极一时的北曲创作和演唱了解深透。他感到当时作曲、唱曲的人都不大讲究格律,艺坛上出现了不少混乱现象。...
中原音韵十九部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一、東鍾;二、江陽;三、支思;四、齊微;五、魚模;六、皆來;七、真文;八、寒山;九、桓歡;十、先天;十一、蕭豪;十二、歌戈;十三、家麻;十四、車遮;十五、庚青;十六、尤侯;十七、侵尋;十八、監咸;十九、廉纖。
《中原音韵》共分十九韵,每韵都由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部分组成,而入声则全部派入其他三声。以“家麻”韵为例,入声派入平声的有:达、踏、滑、侠等;入声派入上声的有:塔、塌、杀、扎等;入声派入去声的有:蜡、拉、纳、辣等。 “入声”在江南方言中...
《中原音韵》是元代周德清创作的戏曲(北曲)曲韵著作,成书时间为1324年。《中原音韵》原为写北曲者检韵而作,但它以辽、金以来北方语音变化发展为依据,废入声,又把平声分为阴、阳两类,归并旧韵为东钟、江阳、支思、齐微等19部,已接近于今北京音。它以普通使用的活语音为记录、研究的对象,具有首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