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音韵》的音韵特点主要体现在韵母系统、声调以及声母系统上。该书将平声分为阴、阳两类,废除了入声,并归并旧韵为东钟、江阳、支思、齐微等19部,这已接近于今北京音。在声调方面,《中原音韵》确立了“平分阴阳、入派三声”的格局,即平声分为阴平、阳平,入声字分别派入阴声韵的阳平...
《中原音韵》音,《中原音韵》(1324)一书所反映的14世纪中国北方通语的语音系统。内容简介 《中原音韵》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曲韵著作。作者是元代的周德清,江西高安人。他“工乐府,善音律”,对于元代盛极一时的北曲创作和演唱了解深透。他感到当时作曲、唱曲的人都不大讲究格律,艺坛上出现了不少混乱现象。...
曲韵韵谱,是北曲创作和演唱者审音定韵的标准。周氏提出:“欲作乐府,必正言语,欲正言语,必宗中原之音。”(《中原音韵·自序》)所谓“中原之音”,也就是指元代已经开始形成的,在当时北方河北、河南等地,各种场合通用的共同语言。周氏以“中原之音”为依据,以北曲杂剧作品为对象,总结其发声规律,收集了北曲中用...
中原音韵 曲韵常用字表 东钟 平声、阴 东冬钟中忠衷终通松嵩冲充舂种忡憧雍邕空宗风枫丰封蜂峰锋烽匆葱 聪囱纵枞穹倾工公功攻弓蚣躬恭宫供宫龚烘轰薨胸凶兄翁壅泓崩绷烹 平声、阳 同铜童桐筒峒瞳潼戎绒蓉龙隆窿穷蛩邛胧笼珑砻聋咙脓农浓重虫慵鳙 崇冯逢缝丛琮...
《中原音韵》共分十九韵,每韵都由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部分组成,而入声则全部派入其他三声。以“家麻”韵为例,入声派入平声的有:达、踏、滑、侠等;入声派入上声的有:塔、塌、杀、扎等;入声派入去声的有:蜡、拉、纳、辣等。 “入声”在江南方言中,...
中原官话与北方官话的区别及中原音韵的语言基础 冀鲁之声 一楼度娘,点击图片可放大观看 龍皇戰魂 3-28 7 从语音看东北官话与周边冀鲁_胶辽官话之关系 mazhigang0312 共5 张 龍皇戰魂 4-2 4 一zuo213落生 钢铁之城1 请问zuo的本字是什么 mazhigang0312 3-30 0 《中原音韵》的文白异读与...
本文有相应的视频版《中原音韵》北音的基础方言(上) 辽宁大学 王浩然 文献记载“中州韵”诞生时间及基础方言 清朴隐子《诗词通韵·自叙》:“元辑《中原雅音》,分十九韵,亦为试曲金科。然皆北音,未晰阴阳等次。至明《洪武正韵》出,而遂失传。” 《诗词通韵·例说》:“世传周德清《中原音韵》,本从《中原雅...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19韵》(1324年),《韵谱》(卷一),常用韵脚5866字。分阴平、阳平、上、去四声。19韵: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等。《正语作词起例》(卷二),包括编制、审音原则、宫调曲牌、作曲方法...
《中原音韵》(完整版)《中原音韵》作者是元代的周德清,是代表近代官话的一部韵书,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曲韵著作。?中原音韵? 指《中原音 韵》(1324)一书所反映的语音系统。《中原音韵》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曲韵著作。作者元代周德清(1277~1365),江西高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