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历史意义: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起到——的作用。()A.临时宪法B.暂时宪法C.建国宪法D.新宪法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其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确立过程1954年,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历史意义: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起到——的作用。()A.临时宪法B.暂时宪法C.建国宪法D.新宪法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
事件 意义 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 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②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确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认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巩固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④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其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e卷通组卷网
(1)1949年;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图二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3)在图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图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详解】(1)第一问,依据...
2.由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由于《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各项基本政策,并且由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因此,尽管《共同纲领》还不是一部正式的宪法,但不管从内容上还是从法律效力上看都具有国家宪法的特征,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3.《中华...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请从材料一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通过设计示意图的形式将其关系展示出来,并概括...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权。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民主的、最能反映绝大多数人民意...
1949年9月29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e卷通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