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七宗”指的是东晋佛教的各个门派,它们对中国佛教的融通改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有:转化中国佛教的实践。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适应当时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需要。而“六家七宗”中的不同学派和流派,对佛教的实践方法进行了转化和创新,如禅宗的禅定法、华严宗的讲经法等,使得佛教...
东晋佛教是从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到恭帝元熙二年(420)共一百零四年间的佛教。 佛教在东晋时代形成南北区域。北方有匈奴、羯、鲜卑、氐、羌等民族所建立的二赵、三秦、四燕、五凉及夏、成(成汉)等十六国。这些地区的统治 者,多数为了利用佛教以巩固其统治而加以提倡,就中在后赵、前后秦、北凉均盛,特别是二秦...
可以说,东晋时期的社会环境为佛教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当时社会动荡,政权更替频繁,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传统的文化价值受到空前挑战,士大夫阶层不再固守儒道思想,而是寻找新的出路。在这难得的机遇之下,支遁等佛教学者吸收儒家思想对佛教进行改造,使佛教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由此,上至王室贵族,下至民间百姓,崇佛礼佛风气兴...
道安(公元314年-公元385年),字子华,东晋时期著名的僧侣,出生于今中国河北省。他的家庭背景并不显赫,但从小便对佛教产生浓厚的兴趣。道安在年轻时便出家修行,潜心研究佛教经典,尤其是《阿含经》。他不仅精通佛教教义,还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有着深刻的理解。道安在佛教界的崛起与东晋时期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东...
东晋佛教是从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到恭帝元熙二年(420)共一百零四年间的佛教。佛教在东晋时代形成南北区域。北方有匈奴、羯、鲜卑、氐、羌等民族所建立的二赵、三秦、四燕、五凉及夏、成(成汉)等十六国。这些地区的统治者,多数为了利用佛教以巩固其统治而加以提倡,就中在后赵、前后秦、北凉均盛,特别是二秦的...
东晋时期,佛教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据《辨正论》记载,东晋时期有1768所寺庙,僧尼人数达到24000人。佛教名僧从中原避难至南方,积极展开传教活动。东晋的王公贵族与佛教关系密切,多位皇帝如元帝、明帝、成帝、哀帝、孝武帝、恭帝都崇奉佛法。许多大臣如王导、庾亮、周颉、谢琨、桓彝、殷浩、何充、谢安、王義之...
1. 法显,东晋佛教高僧,被誉为佛教取经第一人,出生于334年,卒于420年,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和翻译家。他自长安出发,历经西域至印度,游历二十余国,收集大量梵文经典,前后历时十四年。2. 鸠摩罗什,东晋时期著名的佛教高僧,被誉为三藏法师第一人,出生于344年,卒于413年。他祖籍天竺,出生...
东晋时期的佛教义学 东晋时代的佛教义学,上承西晋,以般若性空之学为其中心。在罗什以前,从事《般若》研究的,不下五十余人,或读诵、讲说,或注解经文,或往复辩论,或删繁取精而为经钞,或提要钩玄而作旨归,或对比《大品》、《小品》,或合《放光》、《光赞》,从而对于般若性空的解释,产生种种不同的说法,而...
而在东晋、南宋、南明时期,佛教、道教以及儒教又有着何种的社会地位呢?又会对各自的社会环境产生何种影响呢? 三教合一 东晋时期的佛教、道教以及儒教 在东汉汉明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而伊始,佛教的传播并不广泛只存在于王宫贵族之间。但随着时间的发展,魏晋时期战乱频繁,群众民不聊生。 而作为中国本土所产生的宗教...
东晋时期的佛教文学,经过历代译人的努力,创造了一种融冶华梵的新体裁,即是翻译文学,这到鸠摩罗什而非常成熟。罗什所译出的经论,大半富有文学的价值,特别是《金刚》、《维摩》等经,文笔的空灵,辞藻的美妙,在中国文学史上开辟了一块新园地。 佛陀跋陀罗的译籍《六十华严》,以壮阔的文澜开演微妙的教理,弘伟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