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判断,日本不敢直接出兵阻止东北易帜,因为这样会招来英美插手东北事务。 最终,张学良下定决心,在12月29日宣布东北易帜。 东北易帜对中国社会的走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一,中国重新统一,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得到了保护。 第二,国民政府消灭了北洋军阀,进入了所谓“训政”阶段。 第三,原本对日亲善的蒋介石,认清了...
东北易帜 [ dōng běi yì zhì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 dōng běi yì zhì ] 1928年6月奉系军阀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其子张学良任东三省保安司令,派代表与南京国民政府商谈东北易帜,实现中国统一。同年12月29日,张学良、张作相、万福麟等发表通电,实行易帜,服从国民政府。1929年1月7日,成立了以...
东北易帜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痛苦的过程。伪满洲国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东北地区的非法占领和侵略行为的产物,发动九一八事变和建立伪满洲国是日本侵略者增加对中国东北地区控制的手段。在东北易帜过程中,中国东北地区的行政、经济、社会和文化面临了严重的破坏和割裂,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 在东北易帜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
在“东北易帜”后,张学良对日本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并在南满洲铁路附近建设新的铁路设施,导致南满洲铁路陷入经营危机。日军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等人因此决定发动战争来夺得主导权。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炮轰沈阳北大营,次日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日本在中国东北...
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革命军北伐¹的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实现名义上的中国南北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东北易帜始末🚩 东北易帜的大背景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试图铲除各地军阀政权,实现中国南北统一。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因北伐军内部分裂,于徐州宣布下野,直至1928年4月,蒋介石又...
张学良对于"易帜"这件大事始终保持高度谨慎。他拒绝了在双十节宣布易帜的提议,转而宣布延期三个月。这位年轻的东北将领提出了三个主要顾虑。一是担心蒋介石在南京政府中的地位不够稳固,二是对南京政府的外交能力存有疑虑,三是对东北自主权的未来走向心存顾忌。南京政府的国际地位成为张学良观察的重要指标。英国通过...
东北易帜是什么意思 指张学良在东北改换旗帜,表示归附南京政府领导。1928年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子张学良主持东北军政。同年7月即宣布停止内战,12月不顾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发出易帜通电,宣布归属南京国民政府,遵守三民主义,并在东北悬挂国民政府旗帜。南京政府形式上统一了中国。史称东北易帜。
东北易帜 拼音dōng běi yì zhì 注音ㄉㄨㄥㄅㄟˇ 一ˋ ㄓˋ 繁体東北易幟 词语解释 东北易帜(東北易幟)[ dōng běi yì zhì ] ⒈ 1928年6月奉系军阀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其子张学良任东三省保安司令,派代表与南京国民政府商谈东北易帜,实现中国统一。同年12月29日,张学良、张作相、万福麟等发表通电...
东北易帜是指张学良在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 皇姑屯事件后,日本为了自身利益对张学良威逼利诱百般阻挠易帜,张学良被迫推迟易帜时间。张群、吴铁城、宋大章到达沈阳,更坚定了张学良“东北易帜”的决心。1928年12月29日“东北易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