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导读 不可抗力主要包括:1、重大的自然灾害。如重大的地震、海啸、台风、海浪、洪水、蝗灾、风暴、冰雹、沙尘暴、火山爆发、山体滑坡、雪崩、泥石流等;2、重大的社会非正常事件。这类事件往往指社会异常的、突发的事件,既非自然灾害,也不属于政府行为,如战争、武装冲突、罢工、骚乱、暴动等。 不可抗力的情形包...
第三种是综合式,即在合同中既概括不可抗力的具体含义,又列举属于不可抗力范围的事件。 不可抗力必须满足不可预见性,且不可控制,必须属于客观情况,例如地震、风暴等等。在因不可抗力而不能履行义务的情况下,是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若遇到不可抗力,诉讼时效也应当中止。
。不可克服性是指合同的当事人对于意外发生的某一个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不能克服。如果某一事件造成的后果可以通过当事人的努力而得到克服,那么这个事件就不是不可抗力事件。4.履行期间性。构成不可抗力的事件必须是在合同签订之后、终止以前,即合同的履行期间内发生的。如果一项事件发生在合同订立之前或履行之后,...
在不可抗力规定在《民法典》总则编,情势变更规定则《民法典》合同编,不可抗力适用的范围更广。韩世远教授则认为不可抗力和情势变更的主要区别在于:不可抗力已经构成了不能履行(包括事实上的不能履行和经济上的不能履行);而情势变更则可能部分情形时达到了履行不能,而其他情形尚未达到履行不能的程度,但无...
一、不可抗力的四个条件是什么1、不可抗力的四个条件是:(1)不可预见性。必须是有关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对这个事件是否会发生是不可能预见到的;(2)不可避免性。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尽管采取了及时合理的措施,但客观上并不能阻止这一意外情况的发生;(3)不可克服性...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台风、地震、洪水、冰雹以及非双方当事人所能控制的社会异常事件。当事人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
二、本案所涉政府行为不构成不可抗力,不属于场站公司的免责事由,案涉合同第13条约定虽包含政府行为,但正确理解应为当政府行为属于不可抗力情形下才可免责,并非所有政府行为均可免责。合同继续履行是否违法,与建成站点是否属于违法违规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属于同一概念。场站公司在一审答辩状中也自认案涉合同不...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时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典型的不可抗力主要有两类: 1. 自然灾害。 具体包括地震、海啸、台风、洪水、泥石流等。 2. 社会异常事件。 具体指社会中团体政治行为引致的事件,如战争、罢工、骚乱、暴动等。 TIPS 并非一切自然灾害都能作为不可抗力成为免责理由,...
最近两个月,由于新冠疫情的出现,让“不可抗力”这个词频繁出现在了公众视野,而且往往是与合同履行有关的问题一起出现。有人认为新冠疫情就是不可抗力,因此已经签订的各类合同,如租赁合同、买卖合同等,就可以被变更或解除。 发生了疫情,就一定是不可抗力、一定会影响合同吗?对于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甘肃玉泽...
不可抗力与不可抗拒的因素的区别在于它们的法律含义和应用范围。不可抗力是法律术语,具有明确的界限,通常包括自然灾害、政府行为和社会异常事件。这些情况是在合同订立时无法预见、无法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拒的因素则不是标准的法律用语,其范围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而变化,可能包括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