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名> 下川口 村名。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东部、湟水和隆治河交汇处,北隔湟水与甘肃省相邻。属马场垣乡。人口3620。据《碾伯所志》将巴州河称上川,隆治沟称下川,地当下川之口处,故有此称。西汉时为允吾县、金城郡治所。宋为湟州地。1931年曾设下川乡。主产春小麦等,盛产瓜果。兰青铁路经此,公路...
今下川口古城虽位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内,但是民和成为县级建制始于民国十九年(1930),1949年民和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在此之前,下川口所在地隶属于碾伯。因此,就地域范围而言,上述将邈川城归于碾伯县的记载并非有误。值得注意的是,杨应琚认为下川口古城应为允吾县故城,“允吾县故城,在县治东南,而旧志云...
民和县下川口古城遗址,也称允吾古城遗址,著名学者顾炎武曾考证允吾故址,他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记载:“允吾故城……是今之下川口也。”清乾隆时期西宁府佥事杨应琚也在《西宁府新志》中也认为,允吾故址在下川口。其位于海东市民和县马场塬乡下川口村西500米处,靠近
下川口简介..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北部村落。位于湟水与隆治河交汇处。属马场垣乡。西汉时曾为允吾县和金城郡治。因居隆治沟口(即川口)并处上川口之下而得名。1994年人口3000余,汉、回族杂居,汉族居多。居民以农为主
历史民族史> 下川口 古城堡名。古允吾县治所。在今青海民和县境,滨湟水。汉王莽时改称修远县。现有古城遗址,分称旧城、新城。城北湟水渡口为古郑伯津,对岸兰州市红古城为汉时之允街,两地隔河相望,形势冲要,为争战之地。盛产瓜果,名驰青海。 下川口相关 ...
下川口特大桥 〈湟水〉〔〕[民小一级路桥]{陇·兰州市红古区红古镇 青·海东市民和县马场垣乡}
说起果花戏的历史,最终渊源还是在八蜡庙的建起,据说下川口很早就有七寺八庙九楼阁的说法,但由于历经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革,古老的宗教建筑没有遗留下来,有的被烧毁,有的被拆迁。民和县水利局退休干部武善祥对八蜡庙进行了考究:八蜡是一种神鸟,叫鹙,喜吃蛇,兼食蝗虫,金代时期,有一年秋天,中原大地粮食、瓜果...
党员带头 下川口“世外桃源”催民富 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场垣乡下川口村一直以“青海第一村”被人熟知。下川口村是青海省地势最低的地方,海拔不到1700米,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盛产瓜果、蔬菜,尤其种植桃、梨、杏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初夏五月,去往下川口村的路上,郁郁葱葱、大大小小的桃树在道路两旁“...
下川口马家窑文化遗址电话是,下川口马家窑文化遗址地址是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此外您还可以查看下川口马家窑文化遗址的地图、公交和附近热门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