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是上天之元子,站立在上帝与百姓之间,作为百姓与上帝的通道,以上帝在人间唯一代表的身份面对民众,奉天承运,代表上天治理天下百姓,中国百姓只能崇拜天子,不能崇拜上帝。 西汉人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在《说苑》一书中说:“天子祀上帝,公侯祀百神,自卿以下不过其族。”天子祀上帝,只有天子可以祭祀上帝。
可能事实上,霍金和爱因斯坦都不相信上帝存在,只不过前者表达观点时很小心,而爱因斯坦则不是,因为不相信上帝存在,而他自己也曾声称过自己不是无神论者,只不过他所信仰的上帝并不是个人的上帝,他是将上帝定义成了宇宙法则中的美,他相信
关于上帝是善还是恶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从宗教的角度来看,上帝是一个善良、慈悲和公正的存在,他创造了这个世界和人类,并赋予了他们自由意志。然而,苦难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让人们质疑上帝的存在和他的善良。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上帝是一个复杂的概念,难以用一个简单的答案来回答他是善还是恶。结语:有...
斯宾诺莎的上帝与传统宗教中的神明有着明显的不同。他的上帝是一个理性的存在,它不以人类的形象来存在...
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是17世纪荷兰的哲学家,他的哲学体系以泛神论(Pantheism)为核心。与传统的西方宗教观念不同,斯宾诺莎的「上帝」并不是一位具有个体人格和意志的神祇,而是与自然界密不可分的实体。1. 上帝即自然(Deus sive Natura)斯宾诺莎的哲学中心思想就是“上帝即自然”(Deus siveNatura)。他认为,神...
现在可能大多数中华儿女多认为“上帝”来自西方,已经不知道“上帝”本来就是中华文明原始信仰的核心,并在我们中华文明的信仰中、思想中、文化中和历史中已经传承了8000多年了。“上帝”一词,是我国首创,只是后来翻译西方基督教的经典文献时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表达“GOD”一词,就借用了“上帝”一词。
问题在于:中国文化中的“上帝”,西方基督中的“上帝”,两者是否一致呢?其实,中国的是指昊天上帝,西方的是指耶和华,两者根本不同。即便说昊天上帝与耶和华是同一个神的不同称呼,中西“上帝”也有根本差别,而这也是中西文明的不同差别。上帝有没有人格化 所谓人格化,就是具有人的情绪,有人的喜怒哀乐。西方...
这个原因就跟犹太人的圣经有关系了,根据犹太人的圣经旧约的第三章记载,亚伯拉罕是闪族人,他受上帝指引南迁到耶路撒(迦南地带)繁衍居住,然而这个地方却生活着一群土著人,结果亚伯拉罕就跟当地的土著人融合了。别的暂且不用多说什么,试问跟土著人融合是一个什么概念?估计,别说犹太人不会直接承认了,就算是...
其实早在我们先秦古籍当中就已经有多处出现“上帝”这一词了,《中庸》当中有记载: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诗经-周颂 》也有:兢兢武王,无兢维烈,不显成康,上帝是皇;《礼》中也有记载:王者备当,上帝其飨。明明是中国的神明,又怎么会被西方人盗用,成为了他们宇宙的最高主宰呢?16世纪末,天主J大...
新教传教士中第一个支持“上帝”译名的是马礼逊的助手米怜,他认为“神”会使中国人误解“God”只是中国众多神明中的一个。而“上帝”是最接近“God”意思的。但米怜的言论并没有受到马礼逊的重视,一直到麦都思时,“上帝”译名才被广泛使用。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传教士可进入中国通商口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