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香汤(《温病条辨》)——(陈老 三香汤 两棵树)[组成]香豉6g 降香10g 郁金6g 瓜蒌皮10g 桔梗10g 枳壳6g 黑山栀10g[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病机治法]湿热客于膜原,气机蔽阻。清热涤痰,行气宣痹法。[适应证候]湿热客于膜原,气机闭阻,不饥不食,机窍不灵;或肝肺气郁,潮热胸闷。病案:1981年春,陈...
”《临证指南医案》谓:“时令湿热之气,触自口鼻,由膜原以走中道,遂致清肃不行,不饥不食。但温乃化热之渐,致机窍不为灵动,与形质滞浊有别,此清热开郁,必佐芳香以逐秽为法。”此案所用七药即三香汤之药,由此可知,鞠通《温病条辨》三香汤实本乎此。机窍不灵,不饥不食,是本方主证;湿热...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病情分析:加味三香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通常用于调理脾胃功能。其典型配方和用量如下: 1.木香:用量为3-6克。木香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作用。 2.砂仁:用量为3-6克。砂仁能化湿开胃、行气安胎,并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 3.陈皮:用量为3-9克。陈皮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是常见的...
三香汤在中医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治疗湿热引起的食欲不振方面,效果显著。《温病条辨》第五五条早有记载:“湿热受自口鼻,由募原直走中道,不饥不食,机窍不灵,三香汤主之。”这段话明确指出了三香汤对于湿热引起的食欲不振的治疗作用,虽然主要是针对外感湿热,但后世医家如中医泰斗陈潮祖也将其应用于内...
【三香汤】 出自《温病条辨,中焦篇》湿温第35条,其原文谓;"湿热受自口鼻,由募原直走中道,不饥不食,机窍不灵,三香汤主之。 【组成】 瓜蒌皮9g,桔梗9g,生山栀6g,枳壳6g,郁金6g,淡豆豉6g,降香末9g。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温服。 【三香汤方分析】 ...
【方名】三香汤 【出处】清《温病条辨》卷二 【组成】瓜蒌皮3钱,桔梗3钱,黑山栀2钱,枳壳2钱,郁金2钱,香豉2钱,降香末3钱。 【主治】湿热受自口鼻,由募原直走中道,不饥不食,机窍不灵。 【用法用量】水5杯,煮取2杯,分2次温服。 【临床应用】右胁胸痛:周某,男,28岁。负重右侧胸胁被撞,自觉疼痛,影...
三香汤为《温病条辨》中焦篇方剂之一,原方治“温热受自口鼻,由募原直走中道,不饥不食,机窍不灵”,即湿热内阻,机窍不灵证。方中瓜蒌壳、桔梗、枳壳微苦微辛以升上,栀子轻浮微苦以清热;淡豆豉、郁金、降香化中上两焦之秽浊而开郁,共奏宣散湿热,化浊开郁之效。...
三香汤的功效与作用 医生回答: 三香汤有降香、香豆豉、郁金香等,具有清湿热的功效,用于湿热内盛口干,鼻子不通、食欲不振、厌食、腹泻等,都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出现舌苔黄白厚腻的情况时,可通过中药进行清除湿热,达到缓解症状的作用,如黄连、厚朴、苍术、黄柏等。
去口臭用“三香汤” 口臭表现在口腔,但根源往往不限于口腔,深层原因在于机体气血郁滞不通。中医认为,气血应该运行条达,但若种种原因运行受阻,就失去了原本作用,变成代谢废物,即“痰湿”。 臭味代表郁滞的气机,香味代表调畅的气机,治疗口臭本质就是以畅通来打破,因此要靠香味来除臭。在此,推荐一个用香味辛温疏散...
治疗上以清热解毒,辛香通络为基本大法。以加味三香汤加抗Hp的五种药为基本方,佐以煅瓦楞子、海螵蛸抑制胃酸,改变胃内环境的酸碱度,破坏Hp生存环境,加速Hp死亡。 白芍、炙甘草柔肝止痛。焦三仙开胃消食。诸药合用,气血调和.邪去正安。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