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身”是法身、报身、应身。 法身又叫自性身或法性身,是常住不灭、人人本具的真性。众生因为有妄想执着、迷惑颠倒而不能显现。佛破迷除妄,彻底觉悟而证得了。 报身是由佛的智慧、功德所成的。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之别,自受用报身是佛自己受用内证法乐之身,他受用报身是佛为十地菩萨说法而...
化身说的是千百亿化身,是指修行实践。但如果离开了本性,”三身“将不复存在,也就是说这个身体就是行尸走肉,毫无智慧而言,就谈不上有所觉悟了。因此,修行之人如果了悟”三身“本无自性,自然会产生”四智正觉“。也就是说你没有悟到”四智正觉“,那只能说你还不了悟”三身“的真义。最后六祖还用了...
三身 [ sān shē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sān shēn ] 传说海外有国,国人一首三身。 佛教语。说法不一。通常指法身﹑报身和化身 或应身 。乃成佛所证之果。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
佛教中常说的佛有“三身”,指法身、报身、应身。寺庙供奉的"三身佛",则指三种佛身,中尊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左尊为"报身佛"卢舍那佛,右尊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法身,又称为法性身或自性身,是佛的本质和真理的体现。从定义上讲,法身是佛通过长期修行,彻底觉悟后所证得的常住不灭、人人本具的...
三身,梵语 trikāyāh,又作三身佛、三佛身、三佛。身,即聚集诸法而成之义:理法聚而为法身,智法聚而为报身,功德法聚而为应身。 法身 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常住不灭。如《大乘义章》所说:“法者所谓无始法性。”佛的法身清净,不染一尘,亦名素法身。
三身,梵文 Trikāyāh,即法身、报身、应身三种佛身,又叫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身”除指体貌外,亦有“聚积”之义,即由觉悟和聚积功德而成就佛体。由此含义而有三身、三十二应身、千百亿化身等说法,而以“三身”的说法影响最大,即所谓理法聚而为法身,智法聚而为报身,功德法聚而应身。因一佛具三...
三身了解之后,我们在了解一下戒律。戒律都知道是为了修身的,所以产生的戒律。因为你没有正确思想认识,会放纵你那一念,而那一念又能影响你的身体。因为沉沦于欲望中会让人迷失本性,所以会有戒律来约束你的化身。戒律就是给你的化身制定的。报身的光明和法身的空性,根本没有戒律一说,为什么呢?因为一个是空性...
到现在,我们看的了“三身”与“三智”。第四智:“真正我们”才进入“隐性人体”的时候,就是我们所说的“入胎”时候,“真正我们”还带有一个“感知的主体”,就是上图,右边金文“怠”字头上的那个楚简字符“口”字。在《郭店楚简·老子甲》中,“口”字就用来表示“感知的主体”的意思。“真正我们”并...
“三身”都在我的身体内,四智都在我的心灵中。身、智融通无碍,外在表现就是不执著、不染着,随缘任运,应物随形。 执著于专修四智的行为本身就是虚妄。建立在这种执著基础上,想尽力守住的不是真正的精华。 这样的妙解,因祖师的开示而领悟,终于摆脱了“染污”的纠缠。 三、启示“人生君”试评 “三身”“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