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谛三藏法师,原名拘那罗陀,出生于西天竺优禅尼国,是婆罗门种族的杰出代表。他在年轻时就广泛访问名师,学识渊博,尤其精通大乘佛教。在梁武帝中大同元年(546年),真谛来到中国,并于太清二年(548年)八月抵达建业,受到武帝的深厚敬意。然而,不久后发生了侯景之乱,真谛被迫流离失所。太清四年(550年),富春县令陆元哲...
天嘉三年(562)九月,译事告一段落,真谛三藏遂泛海西行,拟还本国,不料风向转变,十二月间又飘回广州。刺史欧阳頠请他为菩萨戒师,迎住制止寺。 天嘉四年(563),真谛三藏应慧恺、欧阳頠等之请,译讲《大乘唯识论》(即《唯识二十论》)和《摄大乘论》等五年,又译讲《俱舍论》。天康元年(566)二月,他应慧恺、僧...
《历代三宝记》卷十一:“西天竺优禅尼(Ujjayanī、Ujjainī)国三藏法师波罗末陀(Paramqrtha),梁言真谛。”②《续高僧传·拘那罗陀传》说:“拘那罗陀,陈言亲依;或云波罗末陀,译云真谛,并梵文之名字也。本西天竺优禅尼国人焉。”③道宣所记载真谛的名字有两个,其根据何在?真谛的弟子慧恺《摄大乘论序》:“有...
农历正月十一,是南朝高僧、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真谛三藏圆寂纪念日。 “三藏法师”是一种尊称,一般在中国是专指通晓经、律、论三藏,并从事翻译三藏的高僧。中国佛教史上译经名家辈出,而其中译经最多、影响最大之四位译经高僧,被世人尊为四大译经家,...
真谛(499~569)三藏是继鸠摩罗什法师之后被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家”之一的伟大译师。他是西天竺优禅尼国人,梁武帝使臣张氾从扶南国礼请来华,于大同十二年(546)八月十五日抵达南海,两年后,即太清二年八月始达建康(今南京)。由于侯景之乱,“不果宣述”(《唐高僧传》卷一。下文未注出处者同此),因往富春(浙...
一心三藏的思想提醒我们,要回归自己的内心,去寻找那个最真实的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悟万法的真谛,实现心灵的解脱。总的来说,一心三藏是一种非常高深的修行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个世界,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如果你正在寻找一种能够让自己心灵得到解脱的方法,不妨试试一心三藏。
真谛三藏是一位天竺(印度)高僧,受梁武帝的邀请来到我国弘扬佛法,但由于正逢南北朝混乱时代,曾和梁武帝同困台城,并漂泊十余年,几度返国都未如愿。真谛三藏是一位与玄奘法师齐名的翻译家,其翻译的典籍,有经、律、论,还有释经论、论释等。他不仅是翻译家,还是义学大师。在中国离乱中渡过24年后,71岁时离开这个混...
《法华经》就是大涅槃,明白了【一心三藏】的道理,你就是【无住涅槃】。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不住中流,【无所住却无所不住】。明白了一切法皆是你,你即是《法华经》,這就是【诸佛于此而般涅槃】。一切人都是自己,你轻慢任何一个人都会给自己造成障碍。下等根基的人非要眼见为实,上等根基的人懂了以后...
真谛三藏从西天竺(印度)抵达建业(南京),因遇侯景之乱,被迫逃难于苏杭,后开始从事佛经翻译事业,一生共翻译76部315卷,其中以《摄大乘论》、《俱舍论》、《金七十论》等经最为著名。晚年(562年)因感慨“弘法非时,有阻来意”,于是坐船欲西返印度,但却被风浪所阻,又飘回广州。受刺史...
2023年10月14日晚,由华东师范大学觉群佛教文化研究所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协办的华东师范大学“佛教哲学”学术系列讲座:《朝向关于真谛三藏的新形象:唯识与如来藏佛教重探》在线上顺利举办,由台湾大学哲学系耿晴教授主讲。这是本系列讲座在今年的第一次召开,也是本系列讲座的第十四讲。在本次讲座中,耿晴教授以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