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法是指:一名、二相、三分别、四正智、五如如;三自性是指: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简介 五法三自性是佛教用语。五法是指:一名、二相、三分别、四正智、五如如;三自性是指: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五法 “五法”是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概括,即“名、相、分别、正智、如如...
三自性,简称三性,是佛教里面的说法,指的是三种自性。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是佛教大乘教法中唯识学派的四个理论支柱,把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搞明白了,唯识的基本理论也就搞明白了。三自性,是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自性。先说什么是自性。比如,我们的概念里总有一个“我”,我...
三自性又称三无性,即妄想自性(遍计所执性)、缘起自性(依他起性)、成自性(圆成实性) 诸法无自性,即诸法毕竟空,故三自性即三无性.三性本不可立,然为悟他故,设此三自性以说明之.三量有二种:一、因明之三量:即现量,比量,圣教量 二、就心 心所量知所缘之境,而立三量之不同:一、现量,如镜之对于...
基础信息 词语 三 自 性 拼音 sān zì xìng 怎么读 【三自性】是什么意思 佛教用语。瑜伽行派所认为的一切存在的三种状态:因执着而产生的幻相,即遍计所执自性;由条件构成的现象,即依他起性;绝对的真实,即圆成实性。《成唯识论》卷八:「三种自性皆不远离心、心所法」 来源:-- 词典修订版 ...
遍计所执、依他起、 及圆成实自性等, 确定安立三自性、 许为甚深之所知。三自性,即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 简单解释一下自性这个词,这个词在本体论上,指一个常一不变的实体,在认识论上,指真实…
整个的唯识学,《楞伽经》的范围,就是: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就是这个佛法的修证全套的理论。所谓五法就是五样东西,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两种无我,这个基本,研究唯识的先要认识,也就是研究全部佛法(先要认识的)。所谓五法,什么叫五法?“名、相、分别、正智、如如”,这是五法。三自性,我们不用《...
法相唯识宗的创始人玄奘(600—664)是一位佛教大师,他15岁出家,29岁西行取经,历经千辛万苦抵达印度,最终回到祖国,从事了近20年的翻译工作,译出了1335卷佛教经典。🌈 三自性:空与有的平衡 大乘中观学派认为,缘起的道理使得诸法(各种事物)的实相是空无自性和虚幻不实。这种观点实际上否定了所有存在。然而,大乘...
三自性指的是: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和圆成实自性。诸法的自性都是依他起的,不是实有的,执为实有的就是遍计所执。正智中没有遍计所执,就能得到圆成实性。 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 👀👂👃👅👋🧠 八识包括:眼耳鼻舌身意这前六识,第七识末那识和第八识阿赖耶识。这主要...
“三自性”是认识事物..弥勒瑜伽行并非以唯识涵盖全部佛法,在法相学说中,他指出认识事物的三种观点,此即所谓三性,然后提出三无性来作为行者的修证次第,此即超越了唯识的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