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性,简称三性,是佛教里面的说法,指的是三种自性。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是佛教大乘教法中唯识学派的四个理论支柱,把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搞明白了,唯识的基本理论也就搞明白了。三自性,是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自性。先说什么是自性。比如,我们的概念里总有一个“我”,我...
基础信息 词语 三 自 性 拼音 sān zì xìng 怎么读 【三自性】是什么意思 佛教用语。瑜伽行派所认为的一切存在的三种状态:因执着而产生的幻相,即遍计所执自性;由条件构成的现象,即依他起性;绝对的真实,即圆成实性。《成唯识论》卷八:「三种自性皆不远离心、心所法」 来源:-- 词典修订版 ...
五法是指:一名、二相、三分别、四正智、五如如;三自性是指: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简介 五法三自性是佛教用语。五法是指:一名、二相、三分别、四正智、五如如;三自性是指: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五法 “五法”是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概括,即“名、相、分别、正智、如如...
遍计所执、依他起、 及圆成实自性等, 确定安立三自性、 许为甚深之所知。三自性,即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 简单解释一下自性这个词,这个词在本体论上,指一个常一不变的实体,在认识论上,指真实…
三自性又称三无性,即妄想自性(遍计所执性)、缘起自性(依他起性)、成自性(圆成实性) 诸法无自性,即诸法毕竟空,故三自性即三无性.三性本不可立,然为悟他故,设此三自性以说明之.三量有二种:一、因明之三量:即现量,比量,圣教量 二、就心 心所量知所缘之境,而立三量之不同:一、现量,如镜之对于...
智者小课堂|三自性 三自性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是对一切事物的本质进行阐释的理论。 依他起性(依他缘起):一切法都是由因缘和条件所缘起的,不存在单独、永恒、不变的实体或本质。 它强调一切存在都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没有单独存在的实体。一切存在都是由于各种因缘和条件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不存在永恒...
三自性指的是: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和圆成实自性。诸法的自性都是依他起的,不是实有的,执为实有的就是遍计所执。正智中没有遍计所执,就能得到圆成实性。 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 👀👂👃👅👋🧠 八识包括:眼耳鼻舌身意这前六识,第七识末那识和第八识阿赖耶识。这主要...
三性是佛教名词。它指法相宗所主张的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认为事理、迷悟一切诸法,均不出此三性。见《成唯识论》卷八。也称“三自性”。关系 1.佛教名词。2.佛教名词,它指善性、恶性和无记性(即非善非恶之性)。3.道教名词,它指元精、元气和元神。4.它指人性的三个来源。从宗教伦理的...
《三自性论》是大乘瑜伽行派论书。印度·世亲菩萨造,全论共三十八个颂。三自性论简介 民国三十八年,由刘孝兰于重庆依藏文译本译出。现收于《大藏经补编》第九册。所谓三自性,即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此三自性为无著、世亲学系的总枢纽。本论对三自性的各别性质、相互关系、悟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