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能变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意思为:谓一切法都要经过这三种识的合作之力,才能现起,才能存在。初能变的是阿赖耶识,当某一业的种子成熟时,即具有能变境界的力量,遇到增上缘,便变现起来,名为异熟能变;次能变的是第七末那识,这是说业的种子虽然成熟,然而也倚赖于末那识不断的执我,发挥它恒审思量的作用,然后...
三:三能变 第一能变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起什么作用呢?是集起的作用.第二能变是第七末那识,末那识起思量作用.第三能变是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前六识的作用是了境作用.这叫做三能变.八识怎么能变?有三能变。 我前面说了这就好比前六识像水波,第七识像水流,第八识像是水,你看最根本能变的是什么?
此三能变是:一、初能变识,又称异熟能变识,指第八阿赖耶识的转变。二、第二能变识,又称思量能变识,指第七末那识的转变。三、第三能变识:又称了别能变识,指前六识的转变。当识变时,并不是任何一识单独转变,而是三类识全体次第转变。转变的原因,是阿赖耶识中储藏的种子,何类种子成熟,则转变出何种境界。
以第七识为恒审思量之识,故称思量能变。在诸识中,虽然第六、第七识均能思量,然以第六识有间断,故不称思量能变。三、了境能变,又称第三能变,全称了别境能变,即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前六识。此六识具有明白了别显著之对象(如色、声等)之作用,故称了别境能变。见《唯识三十颂》。
三能变 梵语trividha-parina^ma。指异熟、思量与了境。瑜伽行派与法相宗主张,‘识’能转变生起一切万法,或变现为心内主观(见分)与客观(相分)认识作用之主体,故称为能变。依其作用之特性,能变有异熟、思量、了境等三种。(1)异熟(梵vipa^ka ,巴同)能变,又称第一能变、初能变,即第八阿赖耶识。第八识系人...
“三能变”是指智能、数字化、网络化。这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每个行业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智能化代表着人工智能的应用,数字化代表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化则代表着传统产业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三能变是必须要迈过的门槛,只有走在时代的前列,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三能变”也是企业在转型...
由此三能变的思想可以清楚的知道一切外境皆是种子的现行和八个心识的功用。人类的知识(概念、理性)皆是“识”的显现而产生的。但众生迷执于一切外境实有,圣教以方便施设一切法假有,而建立“唯识无境”思想。故《唯识三十颂》说:“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此能变为三。”所以说三能变的思想是一个...
论述唯识学三能变思想 作者 宽昌 内容提要 唯识学认为 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 是由“识”变现出来的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是所变 识是能变。 这个能变的识共有八识三类 第八阿赖耶识的能变叫做 “异熟能变” 第七末那识的能变叫做“思量能变” 前六识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的能变叫做“了...
三能变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名数)唯识论对于说万法为识之诸变而称八识为能变。分三种之次第说之。唯识论一曰:‘此能变唯三,谓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一,初能变,为八识中之第八识,即阿赖耶识也。以此为依于善恶业而感无记总报之异熟识故也。七识者,有覆无记而非异熟性,前六识,虽有异熟性然是从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