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桓 [ sān huá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sān huán ] 春秋 时 鲁国 大夫 孟孙(仲孙)、叔孙、季孙 都是 鲁桓公 的后代,故称“三桓”。文公 死后,三桓 势力日强,分领三军,实际掌握了 鲁国 的政权。《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公患三 桓 之侈也,欲以诸侯去之;三桓 亦患公之妄也,故...
三桓,是春秋时鲁国的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氏的合称。鲁桓公(前712年-前694年在位)姬允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庆父、同、叔牙、季友,其中同是嫡子,所以继承了鲁国君位,即鲁庄公。而庆父、叔牙、季友三人则被封为卿士,因为三人都是鲁桓公的儿子,所以就叫做“三桓”。鲁庄公在位三十二年后(前662年)生...
但是话说回来, 初税亩不仅提高了鲁国公室的收入, 但同样的, 三桓也可以从封地内其他的阶层的私田获得更多的收入,后期随着三桓对自己封地的控制加强, 三桓也从各自的封地获得了更好的收入,甚至因此导致了大量农业人口被隐瞒, 这项政策除了改变了生产关系, 促进了社会的变革, 对三桓的作用微乎其微。鲁宣公最终...
首先,在笔者看来,在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三桓之所以没有学“三家分晋”,将鲁国瓜分,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就第一点来说,在周朝的诸侯国中,鲁国是非常重视礼法的。鲁国(前1043年—前249年),先秦诸侯国,姬姓,侯爵,首任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在周代的众多诸侯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
鲁国三桓崛起在鲁宣公时代,具体要从两个人说起,即东门襄仲和他的儿子公孙归父。从东门襄仲拥立鲁宣公开始与三桓敌对,到公孙归父的清除三桓失败,三桓正式凌驾于公族之上。1.拥立鲁宣公,杀害叔仲彭生 鲁文公一共有两个夫人,一个为齐女哀姜,为文公生下公子恶和公子视;另一个为敬赢,为文公生下公子俀...
鲁国三桓指的是孟氏(亦称仲氏)、叔孙氏、季氏三家的合称。这三家卿大夫长期把握着鲁国的政治大权。孟氏是鲁桓公的长子,叔孙氏和季氏都是其庶长子、嫡次子的后代。他们建立了强大的家族势力,被人们称为“三桓”。在其势力过于强盛的时期,连孔子都无法削弱三桓,甚至出现了鲁国君主客死异乡的情况。然而,鲁国的...
三桓,即指鲁国的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鲁国的三桓起于鲁庄公时代(第16任,前693─前662)。鲁桓公的儿子(不止这著名的四位),即嫡长子姬同,继承鲁国国君,为鲁庄公;庶长子庆父(谥共,又称共仲,其后代称仲孙氏,庶子之长又称“孟”,故又称孟氏、孟孙氏。这里要注意,庆父比姬同要先出生);庶次子叔...
三桓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春秋后期鲁国的三家贵族,即孟孙、季孙和叔孙。这些人分别是桓公之子仲庆父、季友、叔牙和后裔,故称为“三桓”。其中季氏势力最大。三桓作为私家势力的代表,从鲁宣公时期开始专权,到鲁悼公时,完全控制了鲁国。反馈 收藏 ...
在鲁国,三桓也曾经与鲁国国君长期抗衡,然而,却并未出现晋国那样的大分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鲁国的实力相对于晋国较为薄弱,并且周围还存在着齐、楚、晋等大国,更重要的一点是,鲁国被鲁桓公分封给予了多个儿子,就连鲁国的卿大夫集团也是由鲁桓公的儿子所建立的。在卿大夫集团方面,三桓长期掌握着鲁国的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