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汉语_三司: 1.指三公。《后汉书·顺帝纪》:“今刺史、二千石之选,归任三司。”李贤 注:“三司,三公也,即太尉、司空、司徒也。”晋 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 从父太常 夔 尝问 耽:‘君若在,当已作公不?’答云:‘此本三司人。’”唐 张说《和
三司 [ sān sī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sān sī ] 1.指三公。 2.唐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狱。 3.唐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 4.宋代于广州、明州、杭州置市舶司,主对外贸易,合称三司。 5.明代各省设都指挥司、布政司、按察司,分主军事、民政、司法...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三司是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属单位。三司 研究提出地方各级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方针、政策。审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构改革方案,指导地方各级政府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审核省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厅局级机构设置、全国市县机构编制分类,...
红卫兵“三司”正式成立于1966年9月6日,发起人是北京地质学院东方红公社的第一把手朱成昭。东方红公社属于“地派”,也是北京地质学院的红卫兵组织,红卫兵五大头目之一的王大宾就出自这个学院,当然,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王大宾也加入了北京地质学院东方红公社与红卫兵“三司”。值得一提的是,参与“三司”成立的一共...
宋代执行救灾的中央机构——三司、户部与司农寺 北宋中央决定国家事务,有其政治程序,除皇帝与宰执等之外,牵涉救灾事务者尚有三司、户部与司农寺,此三机构之所以与救灾相关联是由于其负责钱粮的管理。三司为北宋前期财政的管理机构,户部则在北宋元丰改制后担负原三司职务,而司农寺主管的常平仓职务也隶属于三司与...
三司指的是刑部、大理寺和 都察院。 1、刑部是中央一级的审判机构,是六部中惟一具有司法权的机构。 2、大理寺是明代中央负责审核刑部以及在京各机构审判案件的机构。 3、 大理寺卿 是全国掌管刑狱的最高长官;都察院由 御史台 ,主要负有监管、弹劾等权。 扩展资料 “三司会审”制度创设于明初洪武十七年(1384...
三司是明代省级地方政府的三个权力部门,分别是布政司(全称承宣布政使司)、按察司(全称提刑按察使司)、都司(全称都指挥使司)。 明代初时沿用元制,设行省统辖郡县,洪武九年(1376年)又改行省为布政司。全国除南北两直隶外,分为13个布政司,就地域范围而言其实和原来...
三司指的是什么在明朝建立后,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具体指的是什么?地方实行的所谓“三司”分别是指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地方宣传行政部门相当于现在的地方政府机构,主要行使人民政权;地方量刑法官司相当于目前的地方司法机构,行使司法权;当地总司令是当地军方机构,掌管当地驻军部队。每个地方最...
三司是明代省级地方政府的三个权力部门,分别是布政司(全称承宣布政使司)、按察司(全称提刑按察使司 )、都司(全称都指挥使司)。明代初时沿用元制,设行省统辖郡县洪武九年又改行省为布政司。全国除南北两直隶外,分为13个布政司,就地域范围而言其实和原来的行省差不多明代每一个布政司都设有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