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鳃鳗科(学名:Petromyzonidae)是圆口纲七鳃鳗亚纲七鳃鳗目的一个科,其下生物是少数仅存的无颌类脊椎鱼形动物之一。最古老的七鳃鳗化石,有3.6亿年历史,在恐龙出现之前。所以七鳃鳗被称为“活化石”,对于研究脊椎动物的演化有重要作用。七鳃鳗科各物种自然分布于全北区温带海洋与淡水水域,其染色体数目(164-174...
七鳃鳗(Petromyzontidae),又称八目鱼或八目鳗,是一种水生动物,属于七鳃鳗纲七鳃鳗目。根据2023年的国际综合分类学信息系统(ITIS)数据,七鳃鳗科下共有8个属,而中国仅有一个属——七鳃鳗属(Lampetra)。成年七鳃鳗体长可达15至100厘米,体重约为2.3公斤,寿命大约为7年。它们的体型细长,呈鳗形,拥有吸盘状的漏斗状嘴,...
七鳃鳗(学名:Lampetra japonicum),又名八目鳗、七星子,是圆口纲、七鳃鳗目的一种古老动物,也是无脊椎动物进化成鱼类的一个中间点,它算是鱼形动物中最为原始的一类。它的特点是嘴呈圆筒形,没有上下腭,口内有锋利的牙齿。一般所说的七鳃鳗指的是七鳃鳗目,下仅有七鳃鳗科,包括日本七鳃鳗、东北七鳃鳗、雷氏七鳃鳗等。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飞翔、张驰,通过对1.6亿年前侏罗纪燕辽生物群中新发现的大型七鳃鳗化石进行研究发现,现代七鳃鳗的祖先可能是肉食型而非吸血类型,进一步揭示了七鳃鳗奇特进食方式的演化史及其对这一物种演化进程的影响。相关成果11月1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稀有化石带来新发现...
七鳃鳗,中药材名。本品为七鳃鳗科动物七鳃鳗的全体。拉丁动物名:Lampetra japonica(Martens).采收和储藏:春至秋季捕捞,风干,或鲜用。功能主治为:滋补强壮;通经活络;明目。主口眼歪斜;夜盲症;角膜干燥。别名 七星子鱼、八目鳗、七星鱼、七星鳗 来源 本品为七鳃鳗科动物七鳃鳗的全体。拉丁动物名:Lampetra ...
八目鳗是七鳃鳗目七鳃鳗科七鳃鳗属脊索动物,又称七鳃鳗、七星鱼、七星子鱼。体细长呈蛇形,前部呈圆柱状,尾部略侧扁;眼埋皮下,位于头的前部;头两侧各有7个分离的鳃孔;一个鼻孔,位于头背面两眼中间;头前腹面有呈漏斗状吸盘;口在漏斗底部,无上下颌;皮肤柔软而光滑,无鳞,侧线不发达;无胸鳍和腹鳍,...
七鳃鳗是远古时期的生物,没有下颌(下巴),是远古无颌鱼类后代 化石表明在恐龙出现之前就已生活几亿年 未灭绝原因不明,但身体结构未改变,对研究有重要作用,被称为“活化石” 💊 药用与食用: 七鳃鳗鱼体可入药,也可食用 据说英国有个人吃了太多七鳗,撑死了(可能是传说,没有太大事实依据和可能性)0 0 ...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科学家对1.6亿年前侏罗纪燕辽生物群中新发现的大型七鳃鳗化石进行研究发现,现代七鳃鳗的祖先可能是食肉而非吸血的类型,进一步揭示了七鳃鳗奇特进食方式的演化及其对这一类群演化进程的影响。燕辽鳗的生态复原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供图)该研究化石由中国科学院古...
东北七鳃鳗是七鳃鳗科双齿七鳃鳗属鱼类,俗称八目鳗鱼、七星子。东北七鳃鳗身体灰褐色,腹部灰白色,呈鳗形,前部圆筒状,后部侧扁。尾部较短,肛门位于体后部。全长约为体高的18-20倍,为头长的5.3-6倍。头长,圆筒形,头长为吻长的3.3-3.4倍。眼为半透明皮肤所覆盖。无上下颌。口漏斗内齿角质,呈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