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始载于《吉林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七鳃鳗科动物七鳃鳗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mpetra japonica(Martens). 采收和储藏:春至秋季捕捞,风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部分时期栖息于海中成长后于4-5月回游至浅水河流中砂砾底产卵。卵极小,每次产卵8万万粒,产卵后亲鱼...
七鳃鳗(Petromyzontidae),又称八目鱼或八目鳗,是一种水生动物,属于七鳃鳗纲七鳃鳗目。根据2023年的国际综合分类学信息系统(ITIS)数据,七鳃鳗科下共有8个属,而中国仅有一个属——七鳃鳗属(Lampetra)。成年七鳃鳗体长可达15至100厘米,体重约为2.3公斤,寿命大约为7年。它们的体型细长,呈鳗形,拥有吸盘状的漏斗状嘴,...
一般所说的七鳃鳗指的是七鳃鳗目,下仅有七鳃鳗科,包括日本七鳃鳗、东北七鳃鳗、雷氏七鳃鳗等。 形态特征 七鳃鳗(5张)七鳃鳗样子很像一般的鳗鱼,身体细长,呈鳗形,表皮裸露无鳞,背上有一条长长的背鳍,向 后一直延伸到尾端并环绕尾部形成尾鳍,除此之外它的身上再也没有其它的鳍存在。背鳍2个,口漏斗发达,无口 须。
称。均⾪于七鳃鳗科(Petromyzonidae)。除⾮洲外分布于全球所有温带 淡⽔⽔域和沿海。体形似鳗,⽆鳞,长约15~100公分(6~40吋)。有 眼,背鳍1~2,尾鳍存在;单⿐孔,位于头顶;体两侧各具7个鳃孔。⽆真 ⾻及腭,亦⽆偶鳍。⾻骼均为软⾻。⼝圆,呈吸盘状,有⾓质齿。七鳃鳗 幼体...
七鳃鳗的基本特征 七鳃鳗,又称“八目鳗”,是一种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呈鳗鱼状,长而细,通常生活在海洋底部。最引人注目的是它们头部两侧的七对鳃孔,这也是它们得名的原因。七鳃鳗的皮肤呈褐色或灰色,没有鳞片,光滑细腻。它们的牙齿呈钩状,适合吸附在鱼类或甲壳类动物体表,以吸食猎物的血液和组织为...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飞翔、张驰,通过对1.6亿年前侏罗纪燕辽生物群中新发现的大型七鳃鳗化石进行研究发现,现代七鳃鳗的祖先可能是肉食型而非吸血类型,进一步揭示了七鳃鳗奇特进食方式的演化史及其对这一物种演化进程的影响。相关成果11月1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稀有化石带来新发现...
七鳃鳗是极少数现存的脊索动物门无颌总纲(Agnatha)的鱼形生物,“无颌总纲”顾名思义,它们不像鱼类具有可咬合的双颚,只有简单的吸盘状口部,并且没有成对的鳍。 一群海七鳃鳗。图片:fishbase.org 虽然中文名中含有“鳗”字,却是一种远比鳗鱼古老的...
在渔业领域,七鳃鳗被视为一种“恶名昭彰”的生物。恐怖片《血湖》中的吸血恶魔正是以它为灵感塑造的。这种生物拥有一张宛如吸盘的巨大圆形嘴巴,其内密密麻麻地排列着锋利的角质齿,令人不寒而栗。七鳃鳗最令人不寒而栗的捕食方式,便是利用其吸盘紧紧吸附在鱼类身上,大肆吸血,直至猎物因失血过多而奄奄一息,...
七鳃鳗是远古时期的生物,没有下颌(下巴),是远古无颌鱼类后代 化石表明在恐龙出现之前就已生活几亿年 未灭绝原因不明,但身体结构未改变,对研究有重要作用,被称为“活化石” 💊 药用与食用: 七鳃鳗鱼体可入药,也可食用 据说英国有个人吃了太多七鳗,撑死了(可能是传说,没有太大事实依据和可能性)0 0 ...
盲鳗下门与七鳃鳗总纲..首先是七鳃鳗目目前已知共有现存38种、已灭绝5种的七鳃鳗,其中18种为寄生性的肉食动物,钻入鱼类的血肉之中以吸血维生。这18种七鳃鳗中有9种会进行溯河洄游,另外9种则完全生活于淡水。所有非肉食性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