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气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圣济总录》卷四十六。具有和顺三焦,消化痰饮之功效。主治脾虚,脏腑秘泄不常,腰重头昏,舌干眼涩,食后多胀,肢体疼倦。组成 人参、白茯苓(去黑皮)、白术、甘草(炙,锉)、诃黎勒(去核)、连皮大腹(锉)、草豆蔻仁各一两。用法用量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
药方名称七气汤 别名大七气汤(《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京三棱蓬莪术青橘皮香附子(去毛)陈桔皮(洗)桔梗藿香叶 桂心益智各45克甘草(炙)9克 (胡氏《经效方》有沉香15克,无陈橘皮) 制法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治七情相干,气道壅滞,致成六聚,状如症瘕,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疼痛,攻刺腰胁,上气窒塞,...
七气汤方源《外台》卷十二,主治忧、劳、寒、热、愁、思,及饮食隔塞,虚劳内伤,五脏绝伤,奔气不能还下,心中悸动不安。 七气汤--《外台》卷十二 【方源】《外台》卷十二引《深师方》。 【组成】桔梗二两,人参三两,芍药三两,茱萸七合,黄芩二两,干地黄三两,枳实五枚(炙),桂心二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
七气汤(《鸡峰普济方》) 【组成】荆三棱30g 蓬莪术30g 青橘皮30g 陈橘皮30g 藿香叶30g 桔梗30g 益智仁30g 香附子45g 甘草10g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15g,水2盏,生姜3片,枣1枚,煎至1盏,去渣服。 【主治】 1.气中,忽然仆倒昏迷,不省人事,牙关紧急,手足拘挛...
七气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鸡峰普济方》卷二十。具有破气行滞之功效。主治①气中,忽然仆倒昏迷,牙关紧闭,手足拘挛,其状与中风无异,但口内无涎声。②其气起于一边,或左或右,循行上下,或在肌肉之间,如锥刀所刺,其气不得息,令畜腹中满。症见三焦气滞,走窜不定。歌诀 七气汤治七情伤,棱莪藿...
加减七气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济阴纲目》卷七十二。主治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气为病,发则心腹刺痛不可忍,或外感风寒湿气作痛。组成 半夏(汤泡)三钱,桂心(去粗皮)、延胡索(炒)各一钱半,人参、乳香、甘草(炙)各一钱。用法 上作一服,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食远服。主治 喜、...
方名:七气汤(理气之剂) 总结:行气消痰 组成:茯苓、紫苏、厚朴、半夏 主治: 1.治七清气郁,痰涎结聚,咯不出,咽不下,胸满喘急。 2.或欬或呕,或攻冲作痛。 归经:手足太阴药也 变化方: 本方加白芍、陈皮、人参、桂心、亦名七气汤,治七情郁结,阴阳反戾, 吐利
大七气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由莪术、三棱、青皮、陈皮、香附、藿香、益智仁、桔梗、肉桂、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行气消积、和血通络等功效。 1、行气消积 大七气汤方剂中青皮、香附可疏肝胆之气;陈皮、藿香、甘草可理脾胃之气;桔梗开胸膈之气,可行气散结。因此大七气汤具有行...
七气汤源于古代医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它是一剂针对特定症状的中药方剂。其主要成分包括丁夏(经过汤洗处理的150克),姜制厚朴和桂心各90克,茯苓和白芍药各120克,紫苏叶和橘皮各60克,以及人参30克。这些药材被精细锉散,以确保药效充分释放。服用七气汤的方法是先将药材混合,每次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