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审讯的是保卫部部长丁公量,作为该反情报战的重点人物,先简单聊聊丁公量这个人物有多牛。丁公量于1921年出生在浙江,名门望族,官宦之家,从小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1934年,丁公量考进舟山中学,当时的舟山中学师资力量雄厚,全国罕见,而其中多数名师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丁公量的革命思想就是在这里诞生的。9岁的丁...
通过救国会的活动,丁公量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王起。王起当时在定海中学任教,表面上是一位普通的语文教师,实际上是共产党在舟山地区的重要情报联络员。王起很快发现了丁公量在组织工作方面的才能,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这位年轻的学生。1937年初,王起向丁公量介绍了共产国际在上海的秘密情报网络。这个情报网络主要负责搜集日军...
1944年10月,经过几年的地下工作考验和在新四军中武装斗争的革命洗礼,23岁的丁公量已经成长为浙东区党委杭甬沿线城市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兼地下军工作部长了,化名粟后; 年底,中央和浙东区党委决定将庄市敌工站划归浙东区党委城工委领导,由副书记丁公量直接管理,他就成为当时敌工工作的最高领导之一,并全权主持新四军浙东游击...
然而,丁公量和我军战士发现朴北时的衣服里有什么东西在动。经过检查,发现那是一只被训练过的信鸽。根据之前的消息,我党已知道美国人将这种寄生虫投放到朝鲜战场上。于是,丁公量戴上防毒面具和手套,仔细将鸽子脱下。他发现鸽子脚掌上有一个安全装置,能改变颜色以表示任务完成或失败的信息。丁公量决定利用这只信鸽...
此后,丁公量被关进了上饶集中营中,集中营的部队一共分为五队,丁公量则被分在了三队,特务们为了逼迫丁公量就范,对他又打又骂,但是丁公量自始至终没有向敌人屈服,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人的觉悟。丁公量等人在狱中建立了党组织,丁公量被选为了三队党支部负责人,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丁公量的姐姐为军统工作,...
1941年1月,新四军锄奸科特派员丁公量,在“皖南事变”中被囚禁于“上饶集中营”。没想到他的亲姐却前来劝他投降,后来丁公量毅然与姐姐一刀两断。 1921年,丁公量出生在浙江的一个名门望族,他的爷爷、父亲都当过县长,父亲还是教育家马相伯的学生。 所以丁公量从小就接触了不少名流,这为他以后从事谍报工作打下了社会...
丁公量看到了这一点,就打算趁机出奇制胜。他调集一批反间谍人员,虚构了一份来自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绝密情报,称美军在仁川登陆只是幌子,美军真正的目标是在首都平壤。这封情报被送进了美军高层,并且被认为是“可信度极高”的情报。结果,美军果然调整了战略,将部队从仁川转移到了平壤附近。这一调整,直接导致了...
抗美援朝开始后,丁公量进入朝鲜,积极从事反间谍工作,而且卓有成效。在1952年夏天,丁公量仔细布控,成功抓获了一名间谍,并通过他,得知在7月26日,敌军会在万里德山附近空投人员,运送物资。显然,这是一份珍贵的情报。丁公量决定,就利用这份情报,给美军一个突然袭击。当日,志愿军做好了准备,布下了天罗地网。
1941年1月,新四军教导队总队锄奸科特派员丁公量,在“皖南事变”中突围失败后被捕.被国民党军队囚禁于“上饶集中营”。 丁公量的亲姐姐在抗战初期投奔了国民党,并且官运亨通。当她得知弟弟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时,便前来劝降。 那是1941年初秋的一天,丁公量因中午洗衣服被狱方惩罚,正在窗外的空地上双脚下蹲在烈日下暴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