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赠别二首·其一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十三四岁的少女姿态袅娜,举止轻盈美好,就像二月里含苞待放,初现梢头的豆蔻花。十里扬州路的春风骀荡,珠帘翠幕中的佳人姝丽没有比得上她。 这首诗是诗...
你才会知道什么叫“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纵观李商隐的诗作,唯美的同时又充满了无限的哀伤,很少见到豪情爽朗的作品,但是今天要分享的这首诗,却是难得一见的英姿勃发。在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李商隐,这时的他还是一位阳光明媚的少年,对未来充满无限的憧憬和渴望。谁的人生无少年呢,谁又...
"梅花还未开放时,令人期待;花香四溢时,让人倍感春意无限。等到它快要凋谢时,也使诗人面对空枝,勾动出无限的惆怅。一条枯枝影,“在午后的窗前拖过一笔画,寒里日光淡了,渐斜…”它就那样静静地等待着客人说话,引出“回忆一把”。这首小诗仿佛一条枯枝影,在隆冬之前,散发着无花之香,也让诗人勾起对往...
晚唐最美的一首诗:人生悲喜,终归一梦 他,是大唐最后的传奇诗人,临终前留下一首诗,至今无人真正理解。短短56个字的一首诗,却成为了千古谜题。这首诗就是《锦瑟》,这个人就是李商隐。《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
本期我们来分享清朝诗人汪琬的一首七言诗。这首诗不但有着轻松洒脱的情感基调,而且它的景语描写还非常细腻生动,全篇句句美成了画卷,堪称“吟秋”之作中的佳篇。初秋作 清·汪琬 裌衣初换扇初收,病体欣逢岁令秋。山罩薄烟加窈窕,柳含轻露尚风流。绕檐小燕将言别,抱叶残蝉似诉愁。从此衰翁真快意,...
李群玉这首诗,淡然达观,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大半生漂浮而过,未立寸功,可人生的追求不同,谁又能说闲逸不是一种圆满呢。“翻覆升沉百岁中,前途一半已成空”,起句,诗人先回顾了过往,发现并没有什么闪光点。起起落落,一晃人生就走过了大半,万事成空,可留恋的东西不多。人对岁月之伤感,是与生俱来...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首句点题,说明这首诗是以诗代书,妻子是在分手时“尚未登程,先问归期”呢,还是诗人到达任所后来信询问...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程颢《游月陂》是一首游记诗,是一首富含人生哲理的诗。首联写游月陂堤,中间二联从秋色和秋声方面表现主观上的闲静与自然界的幽静合二而一,尾联写诗人的...
这首诗出自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之手,8句饱含孤独与无奈之味,让人读后不由深受感染,属于非常耐品的一首佳作。小庭寒夜寄梦得 唐·白居易 庭小同蜗舍,门闲称雀罗。火将灯共尽,风与雪相和。老睡随年减,衰情向夕多。不知同病者,争奈夜长何。梦得:刘禹锡之字。这首诗乃白居易在寒夜里孤独难耐时,为好友...
李商隐笔下有一首很著名的禅诗,可以不会背,但至少要读一次,很有用。北青萝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诗文大意为:夕阳落入崦嵫山中,我去拜访一位独自住在茅屋的高僧。行走在山间,落叶纷纷,铺满了山径,不知他住在什么地方?沿着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