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现成”是中国佛教法眼宗的核心思想之一,由法眼宗初祖文益禅师提出,后经永明延寿等祖师发展完善。这一思想强调当下圆满、不假外求的觉悟境界,主张众生本具佛性,无需刻意造作,只需直下体认即可契入真如。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其内涵: 一、佛学内涵 1.本体论 即事而真:一切现象(事)本身即是...
“一切现成”与“本来如此”是佛教思想中两个密切关联但侧重不同的概念,其本质区别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解析: 一、理论侧重:现象与本体之别1. 一切现成 核心:现象即本体,理事圆融无需造作。 法眼宗诠释:清凉文益以华严宗“六相圆融”论证“理事不二”,认为世界本具圆满,修行无需刻意取舍。 例证:桂琛...
后来,灵祐禅师在沩山建立道场,广收徒众。他的教法简单直接,不立文字,不说玄妙,就是教导人们在日用常行中体会"一切现成"的道理。有位久居山中的修行者听说灵祐禅师的教法,特地来访。他问:"我在山中修行多年,每天打坐用功,可总觉得不得力,听说禅师说一切现成,不知该如何理解?"灵祐禅师说:"你在山中时...
法眼宗还特别注重从理事圆融的关系上来表现“一切现成”的思想。《宗门十规论》云:“大凡祖佛之宗,具理具事,事依理立,理假事明。理事相资,还同目足……欲其不二,贵在圆融。”这意味着,佛法的真理不仅是抽象的概念,更是具体的生活实践。理事圆融的思想告诉我们,佛法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可以通过日常生活...
【一切现成】是什么意思 中国襌宗法眼宗的基本思想。指一个开悟者处处都是襌,因为真理本来存在,开悟者可随属领略,不必妄自造作。《大慧普觉襌师语录》卷一三:「奉劝诸人,退步自看,一切现成」 来源:-- 词典修订版 与"一切现成" 相关的组词 【一】组词 一稔 一射 一霎时 一人做事一人当 一日两,...
。但不管怎样理解,"一切现成"这个教导,确实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修行境界。在佛法修行中,人们常常追求玄妙深奥的道理,希望通过积累知识、参访善知识来获得智慧。但真正的智慧,往往就在日常生活中。禅宗有一句话说:"平常心是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切现成"的教导,不仅仅是一个修行方法,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
“一切现成”与“本来如此”是佛教思想中两个密切关联但侧重不同的概念,其本质区别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解析: 一、理论侧重:现象与本体之别 1. 一切现成 核心:现象即本体,理事圆融无需造作。 法眼宗诠释:清凉文益以华严宗“六相圆融”论证“理事不二”,认为世界本具圆满,修行无...
永明延寿大师对“一切现成”的诠释,深植于法眼宗心性论与净土实践的融合,其核心可概括为“即现象即本体,即修行即觉悟”。以下从四个维度解析其真实义: 一、法眼宗心性论的直接继承永明延寿师承法眼宗文益禅师,而法眼宗宗风以“一切现成”为根本。桂琛禅师曾以“一切现成”点化文益,延寿在《宗镜录》中进一步阐释: ...
“一切现成”这一禅语在禅宗中具有深刻的意义,通常用来表达佛法的直接性和自性清净。 1. 佛法的直接性:禅宗强调直接指向人心,见性成佛,不假外求。这种思想认为,佛法的真理是直接现前的,不需要通过复杂的推理...
与“一切现成”相联系的禅学感悟是“本来现成”,它是“一切现成”的基础。在禅宗史上,较早地提出本来现成观点的是神照本如。他所作的开悟诗说: “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五灯》卷6《本如》佛性本来现成,只需顿悟而不可思量计较。“一切现成”侧重真如本体的遍在性,“本来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