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现成”是中国佛教法眼宗的核心思想之一,由法眼宗初祖文益禅师提出,后经永明延寿等祖师发展完善。这一思想强调当下圆满、不假外求的觉悟境界,主张众生本具佛性,无需刻意造作,只需直下体认即可契入真如。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其内涵: 一、佛学内涵 1.本体论 即事而真:一切现象(事)本身即是...
“一切现成”在佛教中,是一个具有深刻哲理的概念,它源于佛教对于世界本质和心性的理解。从字面意思上看,“一切现成”意味着所有事物都已经是现成的、完备的,无需外求或额外添加。在佛教中,这通常被理解为一种对当下、对现实的全然接受和认知,是一种超越分别和执着的智慧境界。 在佛教经典和教义中,“一切现成”与...
“一切现成”与“本来如此”是佛教思想中两个密切关联但侧重不同的概念,其本质区别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解析: 一、理论侧重:现象与本体之别1. 一切现成 核心:现象即本体,理事圆融无需造作。 法眼宗诠释:清凉文益以华严宗“六相圆融”论证“理事不二”,认为世界本具圆满,修行无需刻意取舍。 例证:桂琛...
“一切现成”与“本来如此”是佛教思想中两个密切关联但侧重不同的概念,其本质区别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解析: 一、理论侧重:现象与本体之别 1. 一切现成 核心:现象即本体,理事圆融无需造作。 法眼宗诠释:清凉文益以华严宗“六相圆融”论证“理事不二”,认为世界本具圆满,修行无...
永明延寿大师对“一切现成”的诠释,深植于法眼宗心性论与净土实践的融合,其核心可概括为“即现象即本体,即修行即觉悟”。以下从四个维度解析其真实义: 一、法眼宗心性论的直接继承永明延寿师承法眼宗文益禅师,而法眼宗宗风以“一切现成”为根本。桂琛禅师曾以“一切现成”点化文益,延寿在《宗镜录》中进一步阐释: ...
“一切现成”是中国佛教法眼宗的核心思想之一,由法眼宗初祖文益禅师提出,后经永明延寿等祖师发展完善。这一思想强调当下圆满、不假外求的觉悟境界,主张众生本具佛性,无需刻意造作,只需直下体认即可契入真如。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其内涵:一、佛学内涵1.本体论 即事而真:一切现象(事)本身即是真如(理),无需离事觅...
法眼宗还特别注重从理事圆融的关系上来表现“一切现成”的思想。《宗门十规论》云:“大凡祖佛之宗,具理具事,事依理立,理假事明。理事相资,还同目足……欲其不二,贵在圆融。”这意味着,佛法的真理不仅是抽象的概念,更是具体的生活实践。理事圆融的思想告诉我们,佛法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可以通过日常生活...
。但不管怎样理解,"一切现成"这个教导,确实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修行境界。在佛法修行中,人们常常追求玄妙深奥的道理,希望通过积累知识、参访善知识来获得智慧。但真正的智慧,往往就在日常生活中。禅宗有一句话说:"平常心是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切现成"的教导,不仅仅是一个修行方法,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
这番对话在禅门中广为流传。人们渐渐明白,灵祐禅师所说的"一切现成",不是让人放弃修行,而是指出了修行的真实面目。有一天,灵祐禅师在方丈室里接见一位久负盛名的大德。这位大德问:"我听说禅师主张'一切现成',是不是意味着不用修行了?"灵祐禅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你渴了会怎么办?"大德说:"...
近一月余中,文益每日都呈上见解,讲说道理。桂琛禅师总是说:‘佛法不是这样!’到最后,文益无奈地说道:‘我(某甲)词穷理绝了!’桂琛禅师说:‘若论佛法,一切现成。’文益于言下大悟。 〔罗汉桂琛(867-928年)〕唐末五代时僧人,于漳州地藏院驻锡弘法十八年,后迁往同属漳州境内的罗汉院,声名远播。世人尊称“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