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总说依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皆不相应故说为空若离妄心实无可空故 55 2024-08 3 一切法虽说无有能说可说;虽念亦无能念可念,是名随顺♥若离于念名为得入 42 2024-08 4 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 70 2024-08 ...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征得”此句出自《华严经》,通俗地讲就是人人本是佛,但因妄想分别而迷了,使智慧德能无法显现。若凡夫能彻底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立时便与佛无二,佛的智慧神通我们也立时便得。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 (梵文 महा&#...
“善男子,所有造作的思维,都是从妄心生起的,都是由根尘相对所成的经验习气,不是真实的圆觉心性,如同虚幻的空花。假如用这样的思维,推测佛的圆觉境界,就好像虚幻的空花结出空果。这种变幻妄想,没有一点好处。虚幻的妄心多生邪见,不能成为成就圆满妙觉的方便法门。由这种虚妄分别思维提出的问题,不是正确的...
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从哪里看?从本善,从本性上看是佛,从真心看,不要看他的妄心,妄心是假的。要相信自己本来清净,我们只要把染污清除出去,把它放下,清净就恢复了,就起作用。起什么作用?生智慧,不生烦恼。 佛教导我们不向外找,向内。用什么方法找?用戒定慧。持戒,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得定,一定要知道。有些...
答:简单说来,明悟妄心生灭不可得,息下妄心,彻见真性,就叫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自我显现,自我认识,自我体会,自我肯定,也就是‘悟’的阶段;悟后起‘修’,才能‘证’到佛性。所以严格说来,未悟以前的修,虽是必要,但不免盲修瞎炼,譬如要打扫千年暗室,苦于无从下手,必先开灯,了了见室内杂乱情况,方可有的...
第二句“于诸妄心也不息灭”。第一句居一切时不起妄念,讲的是“妄念”,第二句讲“妄心”,呵呵妄念就是妄心哦。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是面对一切境界,整天待人接物,发现问题,处理事务,天天忙得不可开交 脚不沾地,但是他一点点也不烦恼 不着急 有条不紊 井井有条 精力充沛 神采奕奕地处理各种问题。不疲倦...
光明的心给蒙上了灰尘,就如同心是一面镜子一样,镜子上全是灰尘,这就遮盖住了我们清净的真心,那把真心盖住了,这颗心就看不清楚事实本来了,就变成了一颗妄心,就像戴着一副有色眼镜一样去看待一切,那(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就转变成(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也就是识心,六尘盖住了清净本心,都是带有色眼镜去...
(三)不分别怨亲爱憎,应随喜布施。 (四)不妄想未来果报,应随心布施。 如果,我们能做到不住六尘布施,妄心即伏;能念念清净行施,何患真心不住? 二、福德喻如虚空 布施的福德有多大呢?在布施的性德上,“布”即是普遍,“施”即是散尽,以外相种种施为,藉此普能散尽心中的妄念习气,灭绝烦恼蕴集。佛陀为什么要用...
以躁妄心,急欲境现。此则全体是妄,与佛与心,皆不相应,即伏魔胎。因兹妄欲见境... 把握住机会,在此生务必往生净土 2021-06-13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贩东西的人,花一钱成本,赚得两钱,就定会自生欢喜,认为赚了很多。在外行路的人,一天能走到两天的路程,心里也一定高兴,认为今天走了很多路。这是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