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 ①不能得,而况其凡 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庄子·齐物论》)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庄子·齐物论》)(1)“道生一”一句的意思是什么?(2)“一生二”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 “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这个思想是从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的。“一与言为二”,说一个“一”,已经是两个了,等于说,我很客观地告诉你,说个客观,它已经是主观了,有这个观念已经是两个了;“二与一...
【原】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译】客观存在的一体加上我的议论和看法就成了“二”,“二”如果再加上一个“一”就成了“三”,以此类推,最精明的计算也不可能求得最后的数字,何况大家都是凡夫俗子!所以,从无...
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声音简介 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 猜你喜欢 1688 庄子《齐物论》 by:不乐不是学 4.1万 庄子《齐物论》 by:静定一生 3143 庄子《齐物论》 by:静定一生 890 庄子《齐物论》 by:静定一生 5.9万 《庄子·齐物论》 ...
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①不能得,而况其凡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庄子·齐物论》)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 ①不能得,而况其凡 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庄子·齐物论》)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
“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 “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这个思想是从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的。“一与言为二”,说一个“一”,已经是两个了,等于说,我很客观地告诉你,说个客观,它已经是主观了,有这个观念已经是两个了;“二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