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REQ/REP模式中,客户端发送请求并等待服务器的响应。然而,当出现多个并发请求和轮询时,可能会导致REQ/REP失败。这是因为REQ/REP模式是一对一的通信模式,即每个请求都必须等待服务器的响应,而服务器一次只能处理一个请求。 当多个并发请求同时发送给服务器时,服务器只能按照请求的顺序逐个处理,而其他请求则处于...
请求-响应模式用于将请求从ZMQ_REQ客户端发送到一个或多个ZMQ_REP服务,并接收对每个发送的请求的后续答复 REQ-REP套接字对是步调一致的。它们两者的次序必须有规则,不能同时发送或接收,否则无效果 ZMQ_REQ 客户端使用ZMQ_REQ类型的套接字向服务发送请求并从服务接收答复 此套接字类型仅允许zmq_send(request)和...
REQ-REP模式是阻塞式的,也就是说必须要client先发送一条消息给server,然后server才可以返回一个response给client。任何顺序上的错误都会导致报错。之前演示的是一对一的通信场景,但是实际通信场景下,可能会有多个服务端或多个客户端的场景。如下图演示的是一个一对多的例子,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这个系...
请求-响应模式用于将请求从ZMQ_REQ客户端发送到一个或多个ZMQ_REP服务,并接收对每个发送的请求的后续答复 REQ-REP套接字对是步调一致的。它们两者的次序必须有规则,不能同时发送或接收,否则无效果 ZMQ_REQ 客户端使用ZMQ_REQ类型的套接字向服务发送请求并从服务接收答复 此套接字类型仅允许zmq_send(request)和...
REP也是严格同步的,并一直位于应答端。关于“妈妈”套接字,正如我们小时候所经历的,只能等她向你开口时你们才能对话。妈妈不像爸爸那么开明,也不会像DEALER套接字一样接受模棱两可的回答。所以,想和REQ套接字对话只有等它主动发出请求后才行,之后它就会一直等待你的回答,不管有多久。
Python中的ZeroMQ请求-应答模式(REQ-REP) ZeroMQ(也称为ØMQ)是一个高性能的异步消息库,旨在用于构建分布式或并行计算的应用程序。它为不同的消息传递模式提供了灵活的接口,其中“请求-应答”(REQ-REP)模式是最常见的用法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在Python中实现ZeroMQ的请求-应答模式,并提供相应的代码示例。
#include <zmq.hpp>#include <string>#include <iostream>int main (){// Prepare our context and socketzmq::context_t context (1);zmq::socket_t socket (context, zmq::socket_type::req);std::cout << "Connecting to hello world server..." << std::endl;socket.connect ("tcp://localhost...
Zmq是一个简单好用的传输组建,使得socket变成更加简洁、高效、高性能。本文主要介绍后台服务实现、多线程任务实现、线程无锁计数实现。 1.Zmq通常通信模型 Zmq通信场景: 线程之间(inproc) 进程之间(ipc) 机器之间(tcp) Zmq通信模式: 请求-回复(Request-reply)。分为ZMQ_REQ、ZMQ_REP、ZMQ_DEALER、ZMQ_ROUTER ...
请求方(Req):发送请求消息,并等待响应。 响应方(Rep):接收请求,处理请求,并发送响应消息。 阻塞行为:在这个模式中,Req 套接字在发送请求后会阻塞,直到它接收到响应。类似地,Rep 套接字在发送响应后会等待下一个请求。 适用场景:这种模式适合于典型的客户端-服务器应用,其中客户端发送一个请求并等待服务器的响...
使用REQ-REP套接字发送和接受消息是需要遵循一定规律的,client需要依次调用zmq_send()和zmq_recv(),如果打破了这个秩序(比如连续发送两次)将会报错返回-1;同样的在server端也是需要依次调用zmq_recv()和zmq_send()。 具体的,server端的C++代码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