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坚实且具有与众不同外型的车,就是“甲壳虫”汽车的鼻祖。但实际上,直到1968年,“甲壳虫(Beetle)”这个名字才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大众汽车公司官方的广告里。 不幸的是随着1939年二战的爆发,仅仅生产了210辆“38”系列甲壳虫车型的大众汽车厂被改成军车生产工厂,大量生产甲壳虫的愿望成了泡影。二战中大众汽车厂受到...
集团在华经营范围包括汽车、发动机和变速箱等零部件的生产、销售与服务。大众品牌由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政府于1937年创立,旨在生产一种大众化的汽车,即大众甲壳虫(Volkswagen Beetle)。二战结束后,大众汽车公司由英国军政府接管,并在Ivan Hirst少将的管理下,甲壳虫车型投入大量生产。2016年12月,大众成立新品牌Moia进军移...
KdF标志(1933-1939年) 有趣的是,1938年7月3日美国《纽约时报》上第一次把这种汽车称为“甲壳虫”(Beetle)——这一名字后来广为流行。 1938年9月16日,公司更名为大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Volkswagenwerk GmbH)。 1939年8月15日,大众汽车厂正式投产——第一批“甲壳虫”汽车问世。 德意志劳工阵线DAF标志(1933-1945年...
其结果是大众1型车的诞生和大众品牌的推出。大众汽车最初计划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投产,但1939年爆发的战争导致生产推迟到战争结束后。这款车最初被称为大众1型车,并简单地以“大众”品牌进行营销,直到1968年它才被正式命名为“甲壳虫”。 此图片遵循CC BY 2.0协议图片题注:Volkswagen Type 1 Beetle...
大众甲壳虫是由大众汽车在1938年至2003年间生产的一款紧凑型轿车。1998年,在最初的甲壳虫下线许多年以后,大众汽车正式推出了外形与原先非常相似的新甲壳虫(以大众高尔夫(Golf)为平台),而甲壳虫则在墨西哥和其他少数一些国家一直生产到2003年。在评选最具世界影响力的“20世纪汽车”的国际投票中,甲壳虫排名第四,仅次于福...
Tatra指出Beetle侵犯了Tatra的10项外观专利,可是这件事情不了了之,因为希特勒1939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并且接管了Tatra工厂,因为公司由纳粹德国控制,希特勒也下令Beetle的“原型车”停产,并且不得参加柏林车展,因此Tatra对Volkswagen的起诉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一直到二战结束后德国战败,英国人监管的Volkswagen复产Beetle,而Tatra...
1938 Volkswagen Beetle 大众1型车,更常见的名称是甲壳虫、福斯卡、科奇内尔、沃乔、巴格、沃基或卡弗(德语),是一款紧凑型车,由大众从1938年至2003年生产。虽然“甲壳虫”和“巴格”的名称很快被公众接受,但直到1967年8月大众才开始在营销材料中使用该名称。它以前只被称为“I型”或1200(一千二百)、1300(一千三百...
If you are a revolutionary who has grown up dreaming of owning a Volkswagen, or you simply fancy the feel of big wheels and a boot rim exposed, the Beetle is perhaps the mosthousing choice of all. With a badge hanging from the bonnet, and a huge rear windscreen, it is arguably the ...
The concept of what later became the legendary Beetle was introduced by Ferdinand Porsche before World War II, but the new auto manufacturer, called Volkswagen, or The People’s Car, was only established in 1946.The company became the symbol of the German post-war restoration and the budget ...
In 1938, a factory in Stuttgart created the first KdF-Wagen. The automobile had the VW Beetle’s trademark circular shape and air-cooled rear-mounted flat-four engine. Mechanically, the car was built to be as simple as possible so that there would be fewer parts to fail or go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