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类USB-C Cable的CC2是悬空的,只有CC1有连接到对端,所以,这种Cable跟RaspBerry 4B的USB-C接口母座一连起来,就非常好的符合了Sink端的设计规范,即CC1上,有一个5.1k的电阻下拉到地。 图2 树莓派4B在使用不带Emark 芯片的连接线时的连接情况 但是,USB TYPE-C规范里面,还规定了一种带Emark 芯片的Cable,...
如下图指示了Source端,在连接SINK之前,CC1和CC2的框图模型: a)Source端使用一个MOSFET去控制电源,初始状态下,FET为关闭状态 b)Source端CC1/CC2均上拉至高电平,同时检测是否有Sink插入,当检测到有Rd下拉电阻时,说明Sink被检测到。Rp的阻值表明Host能够提供的功率水平。 c)Source端根据Cable中哪一个CC引脚为Rd下...
因为这类USB-C Cable的CC2是悬空的,只有CC1有连接到对端,所以,这种Cable跟RaspBerry 4B的USB-C接口母座一连起来,就非常好的符合了Sink端的设计规范,即CC1上,有一个5.1k的电阻下拉到地。 图2 树莓派4B在使用不带Emark 芯片的连接线时的连接情况 但是,USBTYPE-C规范里面,还规定了一种带Emark 芯片的Cable,...
但是,USB TYPE-C规范里面,还规定了一种带Emark 芯片的数据线(Cable),这种数据线的CC2上,有一个1K的下拉电阻,用来告知DFP端的CC识别芯片,需要往CC2上提供VCONN Source。 一旦跟这样的数据线连接起来,树莓派4 Model B就会出现严重问题,因为CC1和CC2连接起来后,会跟数据线上的1K到地电阻并联,形成一个比1k电阻...
一旦跟这样的数据线连接起来,树莓派4 Model B就会出现严重问题,因为CC1和CC2连接起来后,会跟数据线上的1K到地电阻并联,形成一个比1k电阻还小的阻抗,从而满足了USB-C规范中Audio Adapter Accessory Mode的连接规范,被电源端误认为是一个模拟耳机设备,从而拒绝供电。
这个设计看似非常精巧,在USB-C接口方面的控制做到了极致简单,只需要一颗5.1k下拉电阻。当外接的USB-C 数据线未使用Emark Cable时,CC1和CC2都可以正常工作。 因为这类USB-C数据线的CC2是悬空的,只有CC1有连接到对端,所以,这种数据线和树莓派4B的USB-C接口母座连接起来,就非常符合Sink端的设计规范,即CC1上,有...
经过实际测试发现,树莓派4上面的这个USB-C接口,其CC1和CC2是连接在一起的,并共用了一颗5.1k的电阻下拉到地。这个设计看似非常巧妙,USB-C接口的控制做到了极致简单,只需要一颗5.1k下拉电阻。当外接的USB-C Cable是不带Emark芯片的情况下,确实可以正常工作。因为这类USB-C Cable的CC2是悬空的,只有CC1有连接到对...
如果在无 PD 快充协议的适配中(比如电脑 USB 接口,充电宝或普通电源适配中)则可以任意或悬空。 3.2.CC1和CC2的下拉电阻是否能共用一个电阻? 不建议,这两个多功能配置channel 分别接在USB type C 的connector上。这些功能包括:connector polarity, end-device connection detect, current capabilities, Power Delivery...
图4.CC1和CC2引脚DFP通过Rp电阻上拉CC1和CC2引脚,但UFP通过Rd将它们拉低。如果没有连接电缆,则源在CC1和CC2引脚处看到逻辑高电平。连接USB Type-C电缆可创建从5V电源到地的电流路径。由于USB Type-C电缆内只有一根CC线,因此只形成一条电流路径。例如,在图4的上图中,DFP的CC1引脚连接到UFP的CC1引脚。因此,...
这个设计看似非常精巧,在USB-C接口方面的控制做到了极致简单,只需要一颗5.1k下拉电阻。当外接的USB-C 数据线未使用Emark Cable时,CC1和CC2都可以正常工作。 因为这类USB-C数据线的CC2是悬空的,只有CC1有连接到对端,所以,这种数据线和树莓派4B的USB-C接口母座连接起来,就非常符合Sink端的设计规范,即CC1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