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ac名词解释 TLAC是Total Loss-Absorbing Capacity(总量损失吸收能力)的缩写,是指银行或金融机构在遭受重大损失时可以吸收和承担这些损失的能力。作为金融稳定监管的一项重要指标,TLAC要求银行在进行国际结算净清算银行业务时,要将其承诺合约能力和国际关系金融负债纳入监管者指定信贷负债的统计范围,以提高其承受损失的能力...
上述《办法》做出了一定的TLAC非资本债券互持豁免规定,G-SIBs之间互相持有的TLAC非资本债券,在TLAC规则实施的前5年将享有资本扣除豁免过渡期,即持有的TLAC非资本债券超过自身核心一级资本净额10%的部分不进行资本扣除,非G-SIBs持有的TLAC非资本债券,不受超过自身核心一级资本净额10%部分进行资本扣除的要求限制。中...
与其他金融债券相同,TLAC债券的发行需要全面准确的披露风险,由于TLAC债券的特有性质,根据《TLAC债券通知》第五条的规定,TLAC债券发行还需要揭示债券特有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次级性风险、减记损失风险、转股风险等。同时,在TLAC债券存续期间,发行人还应按季度进行信...
实际上,早在今年年初,国有五大行已陆续披露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计划。澎湃新闻据银行公告梳理,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将分别发行不超过15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500亿、1300亿元的人民币或等值外币。其中,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将在境内外市场发行TLAC非资本债券,工商...
中国版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来了。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上述部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办法》规定的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符合市场预期,考虑到配套政策后,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达标压力不大,在其经营承受范围内...
TLAC要求中符合规定的资本不仅包括前述的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还包括专为TLAC设立的非资本债务补充工具。此外,TLAC的两大核心监管指标——TLAC风险加权比率和杠杆比率要求G-SIBs从2019年1月1日起分别不得低于16%和6%,2022年1月1日起分别不得低于18%和6.75%。中国作为唯一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有6...
但前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一计入比例可能更低,如能达到上限并计入,当前大行尤其工行发行TLAC工具的必要性较低。虽然2025年达标压力不大,但业内普遍预计,入选的五大行中至少工行、农行、中行、建行料都将在年内发行TLAC工具。从落地时间来看,招商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认为,国内首单TLAC债预计在二季度落地。...
TLAC工具(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是指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为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而发行的、具有吸收损失功能、不属于商业银行资本的金融债券。 2、次级属性 TLAC非资本债券的受偿顺序劣后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规定的除外负债,优先于各级别合格资本工具。
展望未来几年TLAC非资本债券的供给,我们认为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因素:(1)资本新规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利好程度;(2)银行风险加权资产与内生资本积累增速的差异;(3)存款保险基金的规模;(4)TLAC非资本债券对存续二永债的替代效应;(5)五大行的G-SIB分档是否会有调整以及是否会有国内银行新入选G-SIB。我们认为,如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