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LC每个单元可储存4bit数据,跟TLC相比,QLC的储存密度提高了33%。QLC不仅能经受1000次编程或擦写循环,而且容量提升了,成本也更低。从速度、寿命以及价格来看,QLC都比TLC更低,但是QLC的价格优势远远低于研发的预期,消费者期待之中的4TB及以上超大容量 SSD普及,并没有出现。如果单从P/E 寿命来说,TLC都和MLC...
2、 AS SSD 在AS SSD中,很明显两款2TB的梵想S790与腾隐TP4000 Pro得分更高,而两款1TB的致态Ti600与腾隐TQP4000成绩就会稍差一些。但仔细看测速的成绩来看,4款固态硬盘的性能差距各有胜负。再次证明了如今TLC和QLC颗粒并没有很大的差距,同样都是旗舰级的固态硬盘,日常使用差距几乎是无感的。3、 3DMARK存...
SLC 每个存储单元只存储 1 位数据,具有速度快、寿命长、稳定性高但成本高、容量小的特点;MLC 存储 2 位数据,性能和成本介于 SLC 和 TLC 之间;TLC 和 QLC 前面已经提及,TLC 容量较大、成本适中,QLC 容量最大但速度和寿命相对较弱。 简单来说,SLC颗粒仅仅在早期产品以及洋垃圾上面见过,MLC基本上都是1TBGB以内...
其实不难发现,如今的QLC与TLC固态硬盘之间的差距已经微乎其微,更多的是缓外速度区别,根据实际情况做取舍即可。 从结果来看,1TB的QLC固态已经达到了200GB的缓存容量设计,大约占硬盘容量的20%,比较有优势;而2TB的缓存容量是200-300GB,大约占硬盘容量的10-15%,满速写入区间优势不大,而在缓外速度方面有一定优势;如...
4000次PE可以说完全打脸QLC不堪一用的说法,这样的寿命甚至比起不少TLC更高。 而采用长江存储QLC颗粒的成品也能体验出其容量与价格方面的优势,光威 弈二代-PCIE4.0 2TB只要669。 光威弈二代 2TB采用的是联芸MAP1602主控+长江存储QLC颗粒的纯国产硬件方案,并且采用了单面颗粒布局,主控芯片和4枚闪存颗粒都被布置在PC...
虽然通常可以理解MLC比TLC快,而TLC比QLC快,但新的SSD包含了许多优化方法,它们可以弥补或消除NAND慢的缺点。“SLC缓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未使用的驱动器区域就像伪SLCNAND。就像大部分PC和客户机计算环境一样,这对突发类型的短期工作负载有很好的效果。这一点可以从我们以前的消费者和企业SSD文章中...
采用镁光QLC颗粒的代表,当然就是镁光自家的英睿达P2。虽然说,QLC本身就是为了提高容量和降低价格而存在的,但是英睿达这款SSD价格优势不大,甚至比起光威TLC还贵出一大截。 英睿达P2 1TB SSD用的是群联PS5013-E13-31主控,支持4CHx4CE,闪存接口速度800MT/s,最高顺序读写速度可达2400MB/s、2100MB/s,4K随机读取230...
4、QLC = Quad-Level Cell,即4bit/cell, 四层式存储单元,QLC闪存芯片颗粒有着比TLC更高存取时间,与此同时价格上对比TLC变低,优点就是能将容积做出来的更高,价格上变低,缺点便是P/E使用寿命较短,最初基础理论可读写频次仅150次,但随着技术和工艺的进步现在已提升了近十倍。
QLC在每个cell中存储4 bits信息,相比TLC的信息存储密度更高。但是QLC的擦写次数相对TLC更少,这导致QLC SSD的耐久性比TLC SSD差一些。典型QLC SSD的DWPD值为0.58,而TLC SSD的DWPD为1,相差并不悬殊。 大尺寸顺序读写请求的性能与小尺寸(4KB)随机读性能,QLC SSD与TLC SSD均基本持平。
随机读写性能决定了固态硬盘在处理小文件时的表现。TLC在这方面表现更佳。 TLC固态硬盘:随机读写性能较强,能快速处理大量小文件,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和运行效率。 QLC固态硬盘:随机读写性能较弱,处理小文件速度较慢,系统响应时间较长。 三、寿命和耐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