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nel-1卫星介绍 Sentinel-1为C波段合成孔径雷达,由两颗相距180°的卫星组成,每6天对整个地球进行一次成像,欧洲和加拿大和主要运输线路重放周期为3天,北极重访周期不到1天。 主要应用 监测海冰,溢油,海洋风,海浪和海流,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变形等,并应对洪水和地震等紧急情况 Sentinel-1的雷达可以在四种模式下运行...
Sentinel-1为C波段合成孔径雷达,由两颗相距180°的卫星组成,每6天对整个地球进行一次成像,欧洲和加拿大和主要运输线路重放周期为3天,北极重访周期不到1天。主要应用 监测海冰,溢油,海洋风,海浪和海流,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变形等,并应对洪水和地震等紧急情况 Sentinel-1的雷达可以在四种模式下运行:干涉宽幅(I...
Sentinel-1 包括由两颗极轨卫星A与B组成,昼夜运行,执行 C 波段合成孔径雷达成像。采用4种成像模式(SM、IW、EW或WV模式分辨率最高5 m、幅宽达到400 km)来观测,可精确确定卫星位置和姿态角。可以实现全球陆地、海岸带、航线的高分辨率监测,也可以实现全球海洋的大区域覆盖。 此篇文章仅为个人在学习处理数据时整理的...
本次分享欧空局Sentinel-1A卫星的成像数据,影像空间覆盖范围主要在陕西省、湖北省。除提供原始影像外,还可提供预处理后影像数据,数据均通过遥感云平台处理,方便快捷。 我们常常看见C波段的SAR数据,那么SAR的波段是如何设置的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雷达行业中,以雷达工作频率划分为若干的波段,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工作波段:Sentinel-1卫星的工作波段是C波段,其波长为5.6厘米。C波段是SAR技术中常用的波段之一,适用于各种地表观测和应用。 分辨率:Sentinel-1的分辨率为5米x20米,这意味着它可以检测到地表上相对较小的特征和变化。 观测模式:Sentinel-1的观测模式之一是干涉宽幅(IW),这是一种广泛用于获取高质量SAR影像的模式。
Sentinel-1是欧洲空间局(ESA)全球环境和安全监视计划(哥白尼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ERS-1/2和EnviSat卫星的后继者,它承载着先进的C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为多领域的监测任务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这一星座由两颗卫星组成,Sentinel-1A于2014年4月3日发射升空,Sentinel-1B于2016年4月25日发射升空,共同构成了SA...
Sentinel-1是一个全天时、全天候雷达成像系统,它是欧洲委员会( EC)和欧洲航天局( ESA)针对哥白尼全球对地观测项目研制的首颗卫星,于2014年4月发射,经过半年试运营后,2014年10月开始逐步走向应用。Sentinel-1基于C波段的成像系统采用4种成像模式(分辨率最高5 m、幅宽达到400 km...
GEE问题:筛选指定区域的Sentinel-1影像缺乏VH等波段,亲爱的同事们,我正在尝试使用SAR图像-Sentinel-1来改进使用机器学习的地上生物量建模。我想处理Sentinel图像并将它们作
Sentinel波段是欧洲空间局(ESA)的Copernicus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地球观测数据。 Sentinel波段由一系列不同的卫星传感器组成,每个传感器针对不同类型的观测应用进行了优化。每个传感器具有特定的光谱范围和分辨率,以满足各种遥感数据需求。以下是一些与Sentinel波段相关的参考内容: 1. Sentinel-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