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与PPK技术区别详解 在卫星导航定位领域,实时动态差分定位(Real-Time Kinematic, RTK)和后处理动态差分定位(Post-Processed Kinematic, PPK)是两种常用的高精度定位方法。尽管它们的基本原理相似,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以下是对这两种技术的详细比较: 一、基本原理 RTK技术: 依赖于实时数据传输。 通过基准...
RTK技术,即实时动态差分技术,是利用载波相位实时处理测站点之间观测量的差分方法。 PPK技术,即动态后处理差分技术,是利用载波相位进行事后差分的GNSS定位技术。 通俗范儿: 一个是实时得到解算结果的 一个是通过后续软件处理得到解算结果的 装B范儿: 那么又有人会问了 RTK可以实时解算,简单又省事 为什么还需要PPK呢?
二、 PPK的作业原理PPK(Post-Processing Kinematic,GPS动态后处理差分)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一台进行同步观测的基准站接收机和至少一台流动接收机,对GPS卫星进行同步观测;也就是基准站保持连续观测,初始化后的流动站迁站至下一个待定点,在迁站过程中需要保持对卫星的连续跟踪,以便将整周模糊度传递至待定点。...
这是一种与RTK相对应的定位技术,RTK是实时动态差分,PPK是事后动态差分。RTD(Real Time Differential):实时动态码相位差分技术。它根据基准站已知坐标和各卫星的坐标,求出每颗卫星每一时刻到基准站的真实距离。再与测得的伪距比较,得出伪距改正数,将其传输至用户接收机,用户接收机再根据差分值与本身的观测值...
PPK的数据不像RTK那样立即处理。相反,数据(通常是静态数据)首先由GPS接收器记录下来并存储在设备或SD卡中。在数据记录完成后,用户将取回这些数据并将其放入后处理软件中。软件会对GPS数据进行必要的校正和计算,以精确定位到接收器的位置。PPK技术通常用于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的任务,以及需要在之后进行数据处理的任务。
不同的是,RTK技术需要在野外建立移动站与固定站组成RTK网络,在测量时将移动站与固定站进行实时通信,通过相位观测值进行实时差分计算,并最终获得测量结果;PPK技术则是将GPS观测数据保存下来,回到办公室或实验室后进行数据后处理,通过相位双差算法获得更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ppk和rtk的区别..PPK和RTK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适用范围不同** :PPK主要应用于大型的、复杂曲面或者非曲面的精确定位,而RTK主要用于快速定位。2. **数据精度不同** :在相同条件下,使
RTK技术的出现,帮助人们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 PPK(Post Processed Kinematic):事后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它利用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事后处理”的动态相对定位技术,计算的是两个测站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发给用户接收机,进行求差解算坐标。正因为PPK是进行事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