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比SEND/RECV和WRITE/READ操作,我们可以发现传输数据时不需要响应端CPU参与的WRITE/READ有更大的优势,缺点就是请求端需要在准备阶段获得响应端的一段内存的读写权限。但是实际数据传输时,这个准备阶段的功率和时间损耗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RDMA WRITE/READ才是大量传输数据时所应用的操作类型,SEND/RECV通常只是...
WRITE全称是RDMA WRITE操作,是本端主动写入远端内存的行为,除了准备阶段,远端CPU不需要参与,也不感知何时有数据写入、数据在何时接收完毕。所以这是一种单端操作。 通过下图我们对比一下WRITE和SEND-RECV操作的差异,本端在准备阶段通过数据交互,获取了对端某一片可用的内存的地址和“钥匙”,相当于获得了这片远端内存...
通过对比SEND/RECV和WRITE/READ操作,我们可以发现传输数据时不需要响应端CPU参与的WRITE/READ有更大的优势,缺点就是请求端需要在准备阶段获得响应端的一段内存的读写权限。但是实际数据传输时,这个准备阶段的功率和时间损耗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RDMA WRITE/READ才是大量传输数据时所应用的操作类型,SEND/RECV通常只是...
WRITE 对于Client端来说,WRITE操作和SEND操作是一样的,硬件会从内存中取出数据,并等待对端回复ACK后,才会产生CQE。差别在于,因为WRITE是RDMA操作,对端CPU不感知,用户也不感知。 RC-READ READ READ和RECV有点像,Client端发起READ操作后,对端会回复我们想读取的数据,然后本端校验没问题后,会把数据放到WQE中指定的...
RDMA提供了三种操作模式:Write、Read和Send/Receive。下面是RDMA Read操作的流程: 1.请求端(客户端)发送Read请求给响应端(服务器端)。这个请求中包含了请求端进程的内存地址(即读请求的目标地址),以便从服务器端的内存中读取数据。 2.响应端接收到Read请求后,将请求中的内存地址转换为本地物理地址,并从本地内存...
其中,write和read操作中的fd是标识一个连接的文件描述符。应用程序要发送的数据,会通过write拷贝到系统内核缓冲区中;而read实际上也是从系统内核缓冲区中将数据拷贝出来。在绝大多数应用程序里,通常都会设置fd为非阻塞的,也就是说,如果系统内核缓冲区已满,write操作会直接返回;而如果系统内核缓冲区为空,read...
SEND/RECEIVE: 是双边操作,每一次数据传输都需要双边参与。 READ和WRITE : 是单边操作,除了第一次握手(获得对端的内存地址),后续的数据传输,单端直接DMA读写对端的内存。 第一次握手获得对端接收数据的内存地址后,本端明确信息的源和目的地址,数据的读或存都通过远端的DMA在RNIC与应用buffer之间完成,再由远端RNIC...
控制通路需要进入内核态准备通信所需的各种资源,比如创建和配置后面章节会介绍的各 RDMA 基本元素(如 CQ、QP 等),主要操作由软件完成,硬件接受配置。数据通路专门负责数据收发,由软件和硬件合作完成 RDMA Write(写)、RDMA Read(读)、Send(发送)和 Receive(接收)等操作。
RDMA中SEND/RECEIVE是双边操作,即必须要远端的应用感知参与才能完成收发。在实际中,SEND/RECEIVE多用于连接控制类报文,而数据报文多是通过READ/WRITE来完成的。 对于双边操作为例,主机A向主机B(下面简称A、B)发送数据的流程如下: 1. 首先,A和B都要创建并初始化好各自的QP,CQ ...
用户空间程序使用称为verbs的函数直接访问 RNIC。 有几种类型的verbs。 与这项工作最相关的是 RDMA 读取 (READ)、RDMA 写入 (WRITE)、send和receive。 verbs由应用程序发布到 RNIC 内部维护的队列中。 队列总是成对存在:发送队列和接收队列形成队列对 (QP)。 每个队列对都有一个关联的完成队列 (CQ),RNIC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