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法 【△△Ct法原理】这里我们只介绍△△Ct法,其特点是只依靠Ct值来计算结果,因此跑完qPCR之后的结果中除了Ct值外,其他数据几乎在后续分析和计算中是用不到的。但前提是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的扩增效率应基本一致。1、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Ct值?阈值循环数 Threshold cycle (Ct) 也写作Cq值,荧光信号达到...
RQ=2^-△△Ct 假设上面研究光诱导对拟南芥AtSUC2基因表达影响的实验中,qPCR的结果如下: 计算时,首先我们把对照组的2^-△Ct数据求平均值(上图中为0.00116),然后用2^-△Ct中的每一个数据除以这个平均值,即得到2^-△△Ct的值,最后再整理得到平均值与标准差,表明实验组目的基因表达量相比对照组提高了约9.73倍。
不不不,我们上文中有提到实际情况中扩增产量=起始模板量×(1+e)^Ct,为便捷计算,分析数据时将扩增效率e默认为100%,那么扩增产量=起始模板量×2^Ct。我们在实际做实验的时候,也要注意内参基因和目的基因所对应的扩增效率控制在接近100%或者基本一致,否则△△Ct法得出的结果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 如上表格,若内参...
通常我们做完荧光定量PCR后,会通过下机数据来分析基因表达情况。这篇干货将会给大家详细分享荧光定量PCR数据处理方法,希望能给小伙伴们一定的帮助。 相对定量法中常见的是比较Ct法,其中主要包括△△Ct法,Pfaff…
在qPCR中,2^(-ΔΔCt)是一种用于相对定量分析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的方法。以下是对其的详细解读: 一、基本概念 Ct值:Ct值是指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它反映了PCR扩增产物达到某一特定数量时所需的循环次数。 ΔCt:ΔCt是指目标基因的Ct值与该样品内参基因Ct值之间的差值。内参基...
delta-delta Ct(△△Ct)法 无需制作标准曲线,前提是假设管家基因和目的基因的扩增效率是100%。 通过qPCR获得目的基因和管家基因在不同样本中的Ct值,以管家基因的Ct值为依据对目的基因进行差值校正,最终求得相对表达量。 △Ct=目的基因Ct-参比基因Ct
因此,为了将样本处理归一化,引入一个内参进行校正。此时计算需用公式:2-△△CT来计算,公式参考前面所述过程。 正式进入实验流程 01 实验前准备 对照组核酸模板、处理组核酸模板、引物1(内参基因)、引物2(目的基因)、qPCR mix(SYBR Green I染料、DNA聚合酶、dNTP、Buffer)...
2. delta-delta Ct(△△Ct)法 无需制作标准曲线,前提是假设管家基因和目的基因的扩增效率是100%。 通过qPCR获得目的基因和管家基因在不同样本中的Ct值,以管家基因的Ct值为依据对目的基因进行差值校正,最终求得相对表达量。 △Ct=目的基因Ct-参比基因Ct ...
(二)相对定量分析--2-△△Ct法 公式 2-△△Ct法实验例--胁迫处理后,油菜中A基因的相对定量 2 - △△Ct法:假设目的基因和参照基因扩增效率都接近100% △Ct(处理前)=15-13=2 △Ct(处理后)=18-20=-2 △△Ct=△Ct(处理后)-△Ct(处理前)=-2-2=-4 ...
2️⃣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2^(-△△Ct)的推导过程: PCR扩增产物量 = 起始模板量 ×(1+e)^Ct 由于这里把e默认为1,所以 PCR扩增产物量 = 起始模板量 × 2^Ct 起始模板量 = PCR扩增产物量 / (2^Ct) 起始模板量 = PCR扩增产物量 × 2^(-Ct) 当PCR扩增产物量达到同一水平时,对应的Ct值不同,原...